640 (2)

內地護士來港舒緩公立醫院醫護壓力

香港醫護人手嚴重短缺,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醫管局早前推出「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首批約70名護士自4月抵港,分別在各聯網的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參與基礎護理,使本地護士猶如多了「一對專業的幫手」。

短短幾個月兩地護士已建立深厚友誼,互相吸取經驗,獲益良多,病人更是最大的贏家,有病房經理說:「(病人)感到無助時有人伸出援手,病人感受到內地護士的愛心及關懷之情。」第二批100名廣東省護士預計在今年底至明年初來港,進一步紓緩公立醫院的壓力。醫管局指,已經來港的內地護士,要先完成80小時網上理論課程,來港後在導師監督下,參與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的護理工作,包括為病人評估,傷口護理及健康教育等,完成每週專科實習44小時。

其中一位是來自廣州市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目前在沙田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實習的護士劉佳麗,她認為與病人交流無特別困難。


劉佳麗說:我其實在廣東住了12年,所以我的廣東話,我覺得應該大部分人都聽得明。我在病房那邊,我們的老人家廣東話(溝通)都沒有甚麼問題,所以他們都聽得明,如果有時候我小聲點,他可能聽不見,那就大聲點,差不多是這樣。英文系統其實都沒有甚麼問題,我以前讀書時都學過醫學英文,Medical English,我都可以讀英文文獻。

「在香港工作真係好開心!」

內地護士劉佳麗(右)在沙田醫院交流工作 圖:醫管局

另一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楊敏菲說,會主動介紹自己來自廣東省,許多病人都樂意由此打開話題,又形容醫護與病人的關係融洽。

被問到在香港工作會否很大壓力,3位護士即大讚香港工作環境「好好」,無工作壓力之餘,亦感到「好開心,真係好開心!」

內地護士楊敏菲(左)在伊利沙伯醫院交流工作 圖:醫管局

本地醫護:大灣區護士可分擔工作量

有本地醫護指,大灣區護士可分擔工作量。其中新界東醫院聯網老人科顧問護師大讚「他們很幫到手」。史綺雯說:很多病房都很羨慕有廣東省護士幫忙,因為他們一對手,不只是普通的手、還是很專業的手,他們本身已懂很多事,真的夥拍我們做到更好服務的一對手。

新界東醫院聯網老人科顧問護師史綺雯(左起第三) 圖:文匯報

前線醫護:工作需一起努力

目前大灣區醫護已積極參與工作,但是首階段獲分工作比較輕鬆,暫時未能感受到香港前線醫護的壓力,與本地護士「同酬不同工」,憂慮加劇醫院人手不足的問題。同時管理方面,需要加派多一位資深護師去進行監督,變相增加原本醫護人員的工作。

「大灣區交流計劃」下的內地護士,毋須註冊就可參與臨床工作。前線醫護認為,內地護士豁免註冊是存有隱憂,包括若出現醫療事故的責任誰屬,加上兩地訓練要求不同,政府也需要提供更多支援維持香港醫療質素。


一帶一病房服務相互磨合

吳偉玲指出,由於兩地生活與工作環境存在差異,故內地護士與香港護士協作的過程中,互相需要磨合,「香港的護士與內地護士相比,職能更加廣闊,例如有些事情在內地的病房本應是由護工負責,但在香港則是由護士負責,這一點內地護士未必能短時間內適應。」她續指,由於香港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地方,護士與病人人數比例平均約1比11,內地護士亦難以在短期適應沉重的工作量,「畢竟內地護士來港後,分配到這麼多個聯網,平均每間醫院的內地護士非常少,未能很明顯地紓緩人手緊缺的問題。」

現時內地護士需在臨床導師指導下,一帶一在病房服務,吳偉玲表示,倘若未來內地護士能夠獨立承擔照顧病人的工作,更大程度上幫輕工作壓力,「現在第一批內地護士仍在慢慢與香港護士進行銜接,如果在這批護士完成銜接後,讓其獨立工作,運作效果好的話,那麼之後到港的內地護士團隊也可以參照這種工作模式。」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香港護士短缺情況不單在公立醫院顯著,安老院舍、服務機構同樣缺乏護士,「希望除了在公立醫院引入內地護士之外,其他服務範圍也可以引入內地護士,紓緩人手不足的壓力。」他同樣希望,針對內地護士在港工作的條例未來可進一步放寬,「政府之前都有提出修訂《護士註冊條例》,即境外護士只要在港工作一定時間就能執業,以這種方式吸納更多護士人手,我相信內地護士在適應了香港的工作環境、與香港的同事建立互信之後,能獨立工作會大大減輕人手短缺的壓力。」

 

 

(圖片来源於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