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5)

屈穎妍:一樣的畫面,不一樣的歷史定論

這幾天在新聞片看到法國的騷亂,相信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有相同感受:針拮到肉,終於知道痛了!


上星期二,一名17歲非裔少年在法國巴黎郊區駕車逃避警察時被近距離射殺,引發以種族矛盾為名的社會騷亂,暴動從上周二開始持續到現在,法國從南到北、從巴黎到馬賽多個城市都出現打砸搶燒事件,不單建築物、店舖、汽車被縱火,連市政廳、學校、警察局都被放火焚燒。

6月28日,抗議者向警察投擲煙花並縱火點燃車輛 圖:IC photo

一位市長官邸更遭著火的汽車衝撞,市長妻子帶著兩名只得五歲和七歲的孩子逃走時,亦遭暴徒所傷。

在馬賽,一班年輕人闖進槍支店搶走至少四支獵槍,馬賽市長呼籲政府立即增派軍隊支援。

一輛載有41名中國遊客的旅遊巴被十多名黑衣蒙面人用石頭打砸,多名遊客受傷。

網上還有很多流傳的視頻,譬如一大班青少年打爛櫥窗闖入商店、放火燒車燒垃圾桶;又有蒙面人拿著武器衝向銀行自動取款機,旁人拍掌歡呼;更有白髮長者跪在軍警面前,為暴徒求饒……


一切,是那麼似曾相識,甚至一模一樣。如果你把香港2019年的黑暴畫面混進其中,我相信,沒人會看出分別。

2019年香港黑暴

唯一不同,是全世界包括香港傳媒對這次法國暴亂的報道與形容。

今天,人人都稱之為騷亂、暴動,稱所有參與者叫暴徒;然而,同一畫面、同一行為,發生在2019年的香港,全世界都叫它做「社會事件」,大家都叫那些暴徒做「抗爭者」,叫到今天。

六天騷亂,法國共有約3300輛汽車被縱火焚燒、500多名警察及消防員受傷、700多幢建築物受損、250家銀行、200家食品店及10家購物中心被搶劫。著名景點香榭麗舍大道兩旁的名店全以鐵門或木板圍封,免遭破壞。

法國警方除了部署4萬5千警力,更出動特種部隊、裝甲車及直升機平亂,至今約有2800人被捕,平均年齡17歲,當中三成是未成年,其中一名縱火少年只是13歲孩子。

這些景象,香港也經歷過,我們也有個13歲記者,我們的「戰績」更彪炳,因為被捕者有4成是學生。但當時,全世界卻在責難香港的「警暴」,甚至要求釋放及特赦被捕孩子。

反觀法國,大量未成年人被捕後,司法部長警告家長要對子女的行為負責,因為未成年騷亂者的父母,原來在法國是會被判2年監禁及3萬歐元罰款的。

法國國家足球隊亦罕有地就社會議題表態,非裔的國家隊隊長、著名球星麥巴比在社交網站呼籲:暴力必須停止,應該哀悼、對話和重建。

著名球星麥巴比

倒是我們香港的明星導演、體育偶像夠另類,不斷在社交平台發帖支持暴亂、煽風點火,推年輕人走上罪惡的不歸路。

看過一段視頻,法國街頭有位長者無助地問年輕人:「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暴徒沒理會那位老人家,繼續打砸搶燒去。

忽然覺得,法國這場騷亂比香港2019年黑暴溫和呢!至少那位多事老人沒被坑渠蓋轟個頭破血流,或者被圍毆至不省人事。

法國騷亂第一天就被定性為暴動、參與者第一天就被視為暴徒,情況比法國嚴重的我們呢?4年了,到今天,仍要把社會事件及抗爭者寫進歷史書,實在可笑。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