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開戰?中美急需驅散戰爭陰雲
這自然也是我受邀出席六月底在台北舉行的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的一場分論壇的潛台詞,儘管座談會的主題低調委婉:「台灣及鄰國的地緣政治挑戰」。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是全球媒體領袖的年度盛會。這次台北年會吸引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500多家媒體,將近1000位國際媒體人士參加。

圖: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現場
但是這個簡單而意義重大的觀點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因為他們聽到和看到太多關於兩岸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揣測以及中美為台海可能發生衝突而積極備戰的報導。
中國大陸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更確切的說,他本人的雄心壯志,是大多數人擔心的主因。近年來,國際社會似乎越來越接受他會在他任期內完成兩岸統一的推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國、英國以及澳洲的高級將領和情報機構更是火上澆油,公開警告衝突風險增加。今年初,美軍一位高級指揮官甚至說他的直覺告訴他,美國最早可能會在2025年在台海與中國發生衝突。

然而這些推斷和臆測是不負責任和危險的,因為他們拿不出任何證據,只靠直覺。
當然,那些人會把矛頭指向習主席在台灣問題上所表達的堅定語氣,以及他經常要求中國軍隊強化備戰打仗的政策宣示。但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的每一代領導人包括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都使用同樣的語氣,在台灣問題上,他們不可能示弱。

鄧小平
有些人可能會推斷中國軍力的大幅提升和定於一尊的權威會使大陸儘快武統。這種論調也是危險的。

實際上習主席無可爭議的領導權威恰巧可以說明他本人不需要通過對台動武來連任。面對世界未有之大變局,「時與勢」在中國一邊,這是有深層原因的。其中一個潛台詞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領導人要經歷換屆選舉或面臨任期屆滿退休,而中國沒有這方面的顧忌。
其實,中國大陸許多學者最擔心的是北京會因台海局勢的變化被激怒而對台發起攻擊, 這種擔心的部分原因是基於美國華府的推斷:中國軍力日益增強,很快就不懼美軍的威懾。

美軍軍事演練
有意思的是,在中美進入緩衝對話期,一些原本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網紅,也開始警告急於武統的危害性。

外界需要綜合上述因素來研判中國大陸在台海進行的日益增強的軍事動作,包括軍演、大陸的軍機時常越過海峽中線以及追蹤和驅逐美國和其盟友在台海活動的戰艦和飛機。
為了更好瞭解中國大陸的動機,這裏需要回顧歷史。自1979年中美恢復邦交到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時,中美在管控台灣事務上是有共識的。華府保證不與台灣有官方往來和阻止台獨。同時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繼續向台出售武器。北京對此堅決反對和抗議之外,也無其他行動。
從中方的角度看,台海相對的平安無事狀態,隨著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大陸啟動貿易戰而出現波瀾。當時華府內的鷹派開始打台灣牌,導致中美關係急劇下滑。
拜登政府上台後,變本加厲地打台灣牌。美國高級別國會議員和退休高官接踵高調訪問台灣,會見台灣領導人。去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無視北京的壓力,對台北進行了訪問。佩洛西當時是白宮的第二順位繼承人。歐洲國家的議員也心領神會,紛紛訪台。在北京看來,這些訪問無疑違背了兩國的協議。更有甚者,拜登本人也引起美國對台政策的混亂,自上任以來四度公開表態願防衛台灣,同時又承諾不支持台灣獨立。

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當前民調顯示台灣現任領導人之一的賴清德是明年一月選舉的熱門人選,賴本人台獨傾向明顯,過去曾表示自己為 「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現任副總統賴清德
答案即簡單但又難實現。那就是台灣下一屆領導人必須避免採取任何被看做是推動台獨的政策或行動。這樣北京也就沒有理由在台海舞刀弄槍。
要實現這一目標,北京和華府應該充分抓住當前雙方恢復高層對話的視窗期,儘快就台灣問題達成一個新的共識。

這是有先例可循的。2003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在會見中方領導人時公開批評台灣時任領導人陳水扁的言行有可能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台海現狀是什麼:就是台灣不獨,大陸不武。要知道,小布希剛上台的時候,曾經說過美國會不惜一切防衛台灣。

2005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在北京參加記者招待會
可是,阻止和避免一場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的戰爭必須是高於任何其它考量的最重要選項。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