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5)

煙火飄港,港人北上深圳的消費狂歡

自今年1月8日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兩地間的交流恢復密切。截至6月29日,深圳邊檢總站查驗了6234.7萬人次的出入境人員,同比去年增長3150%。隨著7月1日「港車北上」正式實施,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選擇北上深圳度過周末,跨城消費迎來新「高潮」,僅7月8日一天,深圳向香港出境的遊客人數就高達71376人。

不少人在小紅書發布如是帖子,一到周末,深圳人「差點以為到了香港」……無論是小長假,還是平常的周末,無數香港人北上度假,「擠爆」深圳。「奶茶」「水蜜桃」「中式糕點」成了港人來深標配。

 

「港人必買手信」

連月來,「港人必買手信」已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在臉書等社交平台上的深圳吃喝玩樂小組中,不少網友都會發布一些相關攻略:盒馬水蜜桃、奶茶、鮑師傅的糕點成為港人來深必買手信「三件套」;還有網友熱情分享如何領取各個品牌的優惠券,哪家按摩店的按摩手法好。


香港白領Jessie表示,今年已經有9個周末來深圳度過。「深圳有很多網紅品牌店,我和朋友都喜歡來這裏嘗試新鮮事物,還會拍照打卡。」她還將自己在深圳「特種兵式旅遊」中發現的美食分享到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

還有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反向代購」逐漸火起來。過去是水貨客幫內地客戶在香港代購,如今是反向在深圳購買內地商品帶回香港的訂單越來越多,主要是刺激味蕾的絕味鴨脖和周黑鴨,有濃濃煙火氣息的木屋烤串,與港式奶茶不同的「喜茶」和「一點點」等奶茶,鮑師傅糕點等內地網紅輕食。

小紅書截圖

在香港生活了10年的江蘇人阿芳欣喜地表示,最近她經常抽空來深圳度假。除了盡情地享受美食、娛樂,她還會給同事帶回中式糕點盧金枝和鮑師傅。「公司裏已經分成了兩個派系,有人特別喜歡盧金枝,有人則只愛鮑師傅,沒辦法,我只能兩家都買。」

網友們口中北上的香港人具有明顯的特征:首先是語言特征,他們說話的聲音操著香港粵語口音,有時還夾雜英文。此外,他們習慣使用現金支付,著裝上更偏愛運動鞋和雙肩包。他們還會圍在一起學習如何領取美團、抖音等平台的優惠券,一旦領到可能還會歡呼。

圖:網絡用戶「城市裏的原始人」

不過,最明顯的特征是手上拿著的「深圳手信」。深圳地鐵上,如果一個人含「鮑」量或者含「桃」量極高,那麼幾乎可以確定這是來深圳消費的香港朋友,或是「反向代購」。

「香港賺錢深圳花」

「香港掙錢深圳花」的現象正因為過去三年來消費熱情的積壓,以及內地各種吃喝玩樂的豐富選擇和物美價廉。此外,近期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下降也進一步降低了香港人北上消費的成本。

深圳東門步行街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在過去三年的疫情期間,香港人的旅遊預算主要花在了本地高檔餐飲上,導致高檔餐飲價格的上漲:在香港,享用一頓相對高級的日本料理,人均消費常常達到兩千港幣。

每逢港鐵半價日,鐘情於城中村的香港人小李都會來深圳,穿梭於各個城中村,追尋五塊錢的「肉蛋腸粉」、十五元一份的「大塊豬腳飯」和十二塊錢的「三送飯」。小李表示:「在香港,隨便吃一頓飯都要花一兩百塊,而這筆錢在深圳的城中村可以讓我過上一個星期。」

深圳城中村

這種現象使得深圳成為了港人賺錢後的理想消費之地。他們通過在深圳更加豐富的選擇和相對低廉的價格,花費更少的錢來享受更多的優質消費,提高生活品質。在深圳的閃耀夜晚,港人的北上狂歡仿佛點亮了城市的煙火。香港人在深圳的味蕾上搜尋著物美價廉的美食,享受著無與倫比的消費體驗。他們沈浸在城中村的熱鬧街頭,感受著來自不同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