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香港忽又見司法覆核,實質管治權之爭
可是,定下神來,才發現這回的司法覆核不是來自反對派,而是來自硬邦邦的建制派。也許,還是最有勢力的建制派。那就是——香港哥球會,富人的俱樂部。為了「粉飾櫥窗」,近日也裝模裝樣,開放給平民百姓參觀。
然而,這都不能改變其本質,尤其不能改變其「貪婪」的本性。輸打贏要,這在香港人的字典,是一個非常負面的概念,相信哥球會的同仁也有所忌諱,但是,在之前發動了一波一波的攻勢,包括出動到行政會議成員、各路社團,各種媒體,各個名嘴,訴說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哥球會因為收回32公頃用地及用9公頃起公屋而「毀於一旦」!可是,李家超很堅定,堅持收回決定並於9月1日如期收回32公頃土地。於是,圖窮而匕首現,竟然也學反對派,出動到「司法覆核」這一招。這,還不能怪筆者膽小受嚇,而是奇怪那些建制派政治水準如此低下。

圖:美聯社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司法覆核,與李家超的第二份施政報告撰寫同步!如果李家超輸了粉嶺哥球會收地,那麼,接二連三發生的是,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填海會出現多米諾骨牌坍塌。於是,「香港疫後關鍵的五年」又被蹉跎。

圖:文匯報
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再要求「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但是基於外部和內部複雜的客觀環境,尤其是香港內部既得利益集團強大的固化藩籬及影響力,再加上主觀上,我們的執政團隊的施政能力和經驗往往落後於複雜的「一國兩制」實踐的實際要求。
前不久,北京召開了全國國家安全系統表彰大會,中央政法委書記陳文清形容,國安工作是一條「隱蔽戰線」。筆者理解,「隱蔽戰線」的含義非常豐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多做少說,甚至只做不說」。國安是不需要天天事事掛在嘴上,否則就會「人為恐慌」,尤其是在「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區。雖然經歷過2019年的「黑暴」,但是止暴制亂,由治及興之後,香港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繼續保持國際大都會的形象,繼續發揮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提供不可或缺的功能。如果,外資都走了,那麼香港的「一國兩制」也就走樣了,也就變形了,香港特區對於國家也就失去意義了。因此,「矯枉過正」,絕對是錯誤的。一些「過度的國安動作」是不必要的。事實上,「隱蔽戰線」,做就可以,不需要張揚。而要做壞事的人,會相當敏感,他們會知道你在做嘢。
於是,說回到「司法覆核」——這個最有力的反對武器。無疑,「司法覆核」 可以說是香港特區實行「一國兩制」的一個鮮明特征。因此,當粉嶺哥球會提出司法覆核,似乎是無可厚非。然而,回顧回歸以來的實踐,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反對派非常聰明地運用了這一工具,而且往往陷政府予困境,即使最後司法覆核官司輸了,也使到政府施政蹉跎了時間。「覆核王」郭卓堅多年來,竟然提出過41件覆核案。機場「三跑」司法覆核案最後雖然敗訴,但是造成的時間和金錢損失無法挽回。

「覆核王」郭卓堅
哥球會的目的路人皆知,就是反對收回32公頃土地,但是他們很狡猾,他們不直接對此司法覆核,而是針對環評報告,雞蛋裏面挑骨頭。而高院法官批出司法覆核申請許可,下令臨時擱置環保署的決定,直至聆訊完成,聆訊將排期於8月中進行。這就是說,他們已經贏了第一仗。重要的是,他們還贏了時間,並贏了「變數」。香港市民大眾目光必然審視李家超,這一仗如何打,會否敗下來。
因此,不難看出,這的的確確是一場管治權之戰。由既得利益集團,挑戰李家超政府。
筆者認為,香港管治的現狀實際是,土地房屋問題遠遠在國安之上。香港既然實行「一國兩制」,必然有間諜,難道可以關掉美英領館嗎?而事實他們也翻不了天。但是,李家超手上沒有土地,他就很難做下去,他手中有地就贏了。
如果粉嶺收地輸了,難度更大的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填海還能做下去?難道不會有更多的司法覆核?本來,香港的既得利益集團尤其是地產商需要有戰略眼光: 第一,要知道他們繼續增值財富應該要建立在香港整體經濟發展上,這不喻自明。第二,香港的地產業必須建立在特區政府豐厚的土地儲備之上,沒有土地哪還有地產業,那還有地產商呢?可是,他們就是小心眼。
於是,這場司法覆核的實質,就是管治權之爭。李家超和既得利益集團爭管治權。輸贏其實不在粉嶺那32公頃土地,而在於香港有沒有未來。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