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5)

雷鼎鳴:大國博弈的霸道與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從未經歷過像今天如此既深且廣的地緣政治動盪,以致各國的社會、經濟都受到重創。要找到走出困境之路,一條綫索是弄清霸道與王道的分別。


霸道與王道的概念,在中國歷史上,古已有之。《孟子.公孫丑》有言:「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這段說話很有意思,光是以力脅逼別國的,還不甚夠資格稱為霸,聰明的霸還會懂得搞包裝,假借一些好聽的修辭,自稱為仁的化身,連道德高地也要搶佔,亦即硬實力軟實力都要足夠,都會利用,侵略了別國,還要人感謝,把她當成是燈塔。霸者也必是有實力的大國,需要一大堆不敢不聽話的小國逢迎,喜歡當盟主。走王道路綫的國家以德服人,對別國持平等態度,有利可共享。她們不一定要當大國,也不需結盟。

美國出兵成癮雙重標準


根據上面的描述,美國要當霸主是明顯不過,不證自明的。美國用在軍事上的資源世界第一,比第二至第十名的軍事資源加起來還要多,發動戰爭之頻繁,也無任何國家可比肩,自1776年建國開始,她只有17年沒有打仗,所參與的戰爭中,只有極少是別國發動的,基本上都是她派兵攻擊別國。這樣一個擁強大兵力而又出兵成癮的國家,別人會不受她威嚇嗎?

美國是極注意形象包裝的。

美國《獨立宣言》

美國《獨立宣言》有云,人人生而平等,他們皆有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段宣言擲地有聲,反映美國開國之父的智慧。不過,歷史卻是充滿嘲諷,大量美洲原居民早已被屠殺至整個民族近乎滅絕,近數十年來在中東、北非、中亞、東南亞甚至拉丁美洲,都遭過美國狂轟濫炸,美國政府如何有顧及人人平等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對此等雙重標準的偽善,我們很難不把其宣稱的價值觀視為行霸道的掩護工具。


為甚麼美國如此喜歡發動戰爭?在不很久之前,有一種頗有影響力的「理論」,說民主國家不會發動侵略戰爭,原因是選舉出來的政府不會幹此不義之事。這「理論」難以自圓其說。美國發動的戰爭最多,很多還是明顯不義的侵略戰爭,那麼便只有兩種可能,一是美國根本不是民主國家,這點是美國絕不承認的;二是民主國家一樣也會侵略別國,以利其當霸主,這點倒是她無法賴掉的。

國際關係大師米爾斯海默

國際關係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有一套「現實主義理論」,認為所有的超級大國都不會容忍其他國家挑戰其霸權,對有實力的潛在挑戰者也不會容忍,會千方百計把對方先解決掉,正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米爾斯海默的說法,對一切行霸道的國家都適用,但以王道為本的國家卻未必如此。

霸道國家容不下挑戰者

霸道的另一種描述,便是喜歡名副其實的當一哥,人人都要聽其指揮。經濟學角度看,為何有些人或國家如此喜歡當一哥?假如報酬制度是基於「錦標理論」的,這便不奇怪。在各種比賽中,往往冠軍(也許包括亞軍季軍)可取得近乎所有的獎勵,其他參賽者卻甚麼也得不到。這樣一來,有望奪冠者會出盡辦法確定挑戰者都不得逞,否則自己會失去一切。實際世界中,美國靠着自己的霸權可得到不少好處,例如借債不還別人也無可奈何,所以她對其他國家有可能超越她十分敏感,別國是否有興致超過她並不重要,只要她表現好,實力進步快,美國也有誘因阻止別國的上升。

鄭和下西洋

中國的外交走的是王道還是霸道?在中國歷史上,除了蒙古人曾想派兵遠赴東洋征服日本外,你不會找得出任何一個派兵海外侵略別國或建立殖民地的例子,連鄭和極其強大的艦隊也不幹此事。當代中國推動的改革開放、一帶一路計劃、RCEP、亞投行、向非洲國家提供合理信貸等,全部都是互惠共贏的政策,這正是現代版的王道。連對付伊斯蘭少數極端教派的恐怖分子,中國也沒有像美國般派兵狂炸異國,反而多設立再教育營,減低新疆部分人民受極端思想蠱惑的機會,這可比美國文明得多、王道得多。

中國行王道亦要自身強


中國的王道政策符合經濟學的思想。經濟學家思茲念茲的便是如何使整體社會得到最大利益,最多人得益,追求配置資源的高效率,減少浪費,早已深植在經濟學家的思想基因中,所以我們對美國的芯片戰、貿易戰、抹黑戰等損人害己的政策,很難認同。

霸道要靠假仁假義去掩護,兩條腿走路,王道也一樣要有實力作後盾。一個小國面對着一個霸道大國及一個王道大國,她會聽誰的?若王道大國經濟科技及軍事俱無實力,小國出於恐懼,也只能屈從霸主的指揮。所以中國即使在推行王道,也絕不可能輕忽實力的建設,否則自己也會頹然倒下。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