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及興」之路還須求同存異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特首李家超及多名政府官員8月2日出席座談會,討論如何激發香港「興」的動能。這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集合了中央駐港代表及特區政府高層的座談會,從中可以得悉中央寄望香港特區如何「及興」之路?

座談會現場 圖: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

 
鄭主任8月2日的致辭是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七一講話精神的。習主席去年對香港的四點希望中提到「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習主席說:「香港居民,不管從事什麼職業、信奉什麼理念,只要真心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只要熱愛香港這個家園,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別行政區法律,都是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貢獻」。鄭主任在研討會上說的「英雄莫問出處」,和習主席去年的這點「希望」,如出一轍。鄭主任闡述:「無論『商界大佬』或草根階層,港資、中資抑或外資,都應『不扯皮、不內耗』、求同存異並攜手前行,相信可匯聚建設美好香港的力量」。這是鄭主任落實習主席去年講話的精神,寄望香港特區政府能海匯百川,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引導大家遠離政治漩渦,專心致志發展香港,解決香港積習已久的深層次問題,為香港謀福祉,令香港市民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鄭雁雄致辭 圖: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

有了這種團結,香港當然可以如鄭主任所言:「由治及興的道路可越走越廣,一定能保持長期繁榮穩定」。鄭主任又以香港的發展歴程來說,香港會因世界變局而受惠。更會「因中國發展而興」。香港過往近百年歴史,香港的興起是因為世界變局而受惠,也因為國家的改革開放而騰飛。上世紀 80 年代伊始,多少香港的商界、專業人士因為國家「改革開放」而令企業可以上市,令個人事業有更廣闊舞臺和更大的發展。這個「大趨勢」,顯而易見;但回歸以來因為「黃」媒的煽惑、「黃」議員的鼓動,而令這「內在規律」「長期被忽視」。
然而鄭主任指出了香港及興的「內在規律」,指出了香港要海匯百川,「莫問出處」。特區政府又是否能貫徹落實呢?平心而論,特區政府施政一週年,積極務實,承擔主體責任,官員也主動作為,展示了新的施政面貌和氛圍。但特區政府還有兩個重要舉措。
第一,落實「莫問出處」。以近日沸沸揚揚的收回一小部份粉嶺高球會土地建公屋一事為例。草根階層、劏房戶的利益能受到適當照顧?他們的聲音能成功進入決策程式中嗎?又以特區政府一眾諮詢委員會為例,又是否符合「莫問出處」的要求呢?

圖:點新聞

第二,對2019年之亂,必也正名乎。迄今為止,特區政府高層仍然稱之為「修例風波」。這其實是跌入了「黃絲」「黑暴」論述的語言陷阱。「修例風波」一詞好像香港當年的亂局,以至一系列恐怖主義行為,好像純粹因為市民反對「修改逃犯條例」的結果。但大家可還記得早在2019年9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已宣布撤回修例,並公開宣稱「the bill is dead」。李家超政府上任一年以來,也從來沒有片言隻語提及要重啟「修例」;但為何由2019年9月至今,軟硬對抗,仍然此起彼落?
由此可見,反修例在2019年9月之後已經是藉口,一言以蔽之,2019 年是一場「港獨」運動、是一場為美國政府利益服務搞亂香港的運動、是一場反對中央政府對香港全面管治權的運動。故此,當日遊行時滿街是大型美國國旗。故此,2019年8月3日黑暴在尖沙咀把五星紅旗扔到海去。因是之故,特區政府尤其年花 12 億元公帑的《香港電台》應稱呼2019 年事件為「港獨之亂」,並透過製作不同形式節目,把2019年的「港獨」真相,公諸於眾,教育年輕人。

 

本文作者:馮煒光

(作者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資深公關顧問,時事評論員。曾於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出任梁振英政府的新聞統籌專員。加入政府前,曾任南區區議會民選議員(2007-2013)、市區重建局非執行董事(2013)、中央政策組兼職顧問、香港民主黨創黨司庫、並出任該黨中央常務委員多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大學期間,曾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會長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

(圖片来源於網絡)

原文刊登於《橙新聞》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布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