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誕」:萬古長存忠義心,彪炳日月華夏魂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可能僅有一人能被儒釋道三教共尊,舉手加額,共同紀念;儒家尊之為中華武聖;佛家尊之為伽藍菩薩;道家尊之為關聖帝君。

立於元朗大棠有機生態園關帝廣場的關公銅像
農歷6月24日(8月10日)是關帝誕,位於香港元朗的關公文化公園內彩旗飄揚,精致的傳統花牌,高逾6米的關公銅像,主祭人盛裝垂手立於像前,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主辦的「關帝誕」隆重舉行。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擔任本次儀式的主禮嘉賓。儀式的主祭祀人有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創會會長董明光,關陵第62代守陵人之一關章銘。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香港專業聯盟副主席劉炳章,香港輔助警察隊輔警總監楊祖賜,香港警務處新界北總區元朗區指揮官陳金菊,立法會議員何君堯,香港山西商會會長、香港關公文化研究會主席吳騰,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程振明等嘉賓出席活動,並參拜關公。


活動主要嘉賓合影
今年關帝誕邀請香港警隊舉行升旗禮,儀仗隊以中式步操步入會場,護送國旗,希望幫助傳承中華文脈、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也想借此告訴全港乃至全中國:四時祭禮、忠勇仁義,中華文化,同根同源。
主祭人率信眾上香、鞠躬三拜關公,每一步驟都馬虎不得。焚香煙霧繚繞中,銅像的關公身披鎧甲,一手捋著胡須,眉頭緊鎖,表情肅穆。「治病除災」、「興旺發」、「事業順利」、「功德圓滿」,每一張「祈福牌」上都是信眾們的虔誠敬拜。
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為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一名參加祭祀的順利邨居民說,「我今年62歲,每年都拜,關公保你健康平安啊。」
舉辦關帝誕,既是凝聚群體善念,眾誌成城,為國家人民祈福消災,也是弘揚關帝精神,傳遞正念思維,加深市民大眾尤其是年青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愛港意識,增強國民身份認同的重要途徑。弘揚關公精神,在忠義仁勇的旗幟下凝聚起華夏兒女復興中華民族的磅礴力量。在關陵第62代守陵人之一關章銘看來,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舉辦「關帝誕」祭祀儀式對守護關公文化,傳播關公精神有著現實意義。

董明光与關章銘作為主祭祀人,位於前排參拜關公
「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關帝廟遍布全港各區。關公精神的普適性消除了族群、國別和文化的界線,在關公大義精神的指引下,不同行業、不同信仰、不同族群的人們都能走到一起,各取所需,各盡其宜,凝聚同心,規範秩序,協調發展。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