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傻很天真?港男為住公屋18年只打零工
香港的公屋輪候時間一直很長,有港男最近在網上發帖,稱自己由2005年開始申請1人公屋單位,至今18年,為避免入息審查,完全不敢做長工,他的收入僅夠交劏房租金及吃飯。然而,46歲的他還是「月光族」,卻依然沒有等到「上樓」的好消息,自己回看也覺得當初想法「太天真」。
一個匿名用戶早前在Facebook群組「公屋討論區」上發貼,開篇就說自己情緒「沮喪」,由2005年開始申請一人單位,至今已達18年。他現年46歲,住在5000多元租金的劏房中,每月收入只夠交租和吃飯。貼文指,在這十幾年間,他不敢打長工,就怕突然入息審查,「回想太天真,咁就浪費曬我嘅青春,我嘅人生咁就半百,而家唔申請又可惜,我應該點做?請大家俾啲意見。」
根據香港房屋署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現時約有13.3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9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3萬宗申請。今年第一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2,300宗,其中「非長者一人申請」佔約450宗。
圖:文匯報
現時香港公屋政策下,該發貼人屬於「非長者一人申請」類型,是所有申請人之中優先序列最靠後的。18歲以上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9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年屆45歲時,可獲一次性額外分數60分;如現居於公屋單位,包括房協轄下的出租單位,會被扣30分;在登記申請後多等一個月可多得1分。截至7月底,非長者的一人申請者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為442分,而發貼人公開自己的分數為388多分,估計還要再等幾年。而一人公屋申請者每月入息限額為12,940元,資產淨值限額為27.8萬元。
房屋配額及計分製修訂文件截圖 圖:香港特別行政區房屋署
帖文一出引發熱議,更意外引出兩名「同道中人」的網民,該兩位網民原來均以同類手法,不敢做長工,刻意製造「低收入」以符合資格輪候公屋。其中一人直言,自己也年過40,一樣輪候了18年,但分數只有252分,可能要再等10年才能「上樓」。「其實我有想過放棄!」這名同道者還問網友,「如果你哋係我,你哋會為咗份長工而放棄間公屋?還是為咗間公屋而放棄份長工呢?」
但是另一名「同道者」則稱,自己已經成為公屋戶主8年,但對自己之前、也是發貼人現在的生活方式並不認同,「當時我連一串魚蛋都買不起,月光族餐揾餐食餐餐清,但你點解唔同自己講要爭氣呢?」他直斥,「講真閣下點解活咗半生人生,非常多負能量呢?同埋有鹹魚的成分。」他以過來人身分告誡發貼人,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繼續拼搏,「而不是每一天在自怨自艾,我凈係喺度見到一條鹹魚。」
人生若是沒有夢想,和一條鹹魚有什麽區別?但如果夢想是「公屋」,為此而甘願做「鹹魚」,又是什麽樣的怪現狀?不少網民對此感到匪夷所思,「非常愕然和驚訝,你28歲開始為了公屋長期低收入。」「唔明點解長工唔敢做,你好高薪咩。」「如果閣下係正常人,但用18年返part time嘅時間嚟等18年以上嘅公屋,咁我會覺得你好X9。」「18年,辛苦18年,一年存20萬,都夠首付了。」「如果自己一早努力隨時買到樓…」「18年都唔識上進。」「性格決定命運。」「大癲,唔做長工=浪費青春。」「懶你就懶啦!藉口多多。」
不過有網民則持相反意見,認為事主做法亦可諒解:「我覺得政策上有問題,好多人為咗去申請公屋揾份工好少錢點生活到,而家個社會都畸型。」「捱咗咁多年,緊係支持落去,加油。」「香港土地問題一定非你一人,真係要好樂觀,無人知下一秒發生什麼事。」「你唔夠三十歲,就為咗個公屋單位,而放棄前途唔打長工,其實都無得好講啲乜,路係自已揀。」
還有一些網友比較實際,建議他打份以現金發薪的工作,這樣可以灰色避過入息審查。還有人建議他不要再排最難的一人申請隊伍,要麼找個女朋友結婚,要麼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同住,這樣可以更快實現住公屋的願望。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