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bda98d86075e8c3eb87a79904e6ffb4

周八駿:世界百年大變局與中國新發展格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人類第四次科技產業革命,遭逢全球氣候和生態空前惡劣劇變,使當前世界、國家和香港經濟面對史無前例挑戰和考驗。

運用傳統的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理論,把經濟問題置於傳統的經濟周期框架和/或長周期框架中分析,不足以準確認識。

就我們國家而言,從1978年12月至2018年12月長達40年的改革開放發展,大體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前。進入21世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但是,對中國產生負面沖擊,則始於2018年特朗普政府調整美國的全球戰略、宣布中國是美國的主要對手,向中國發動以貿易戰為開端的全面遏製。

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全球大流行。值得重視的是同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不僅應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所造成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斷裂,而是從根本上因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加速演變。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本質是全球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中美關系是其核心。新冠疫情提供美國打壓遏製中國以機會。即使2022年2月發生俄烏沖突,美國仍堅持中國是其最主要對手。認清這一點,就理解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結束,美國變本加厲對付中國;就明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斷裂和重組愈演愈烈。

未來10年,最好的場景是,俄烏沖突即使擴大地理範圍和提高戰爭烈度,但是,人類能夠避免核大戰。

即使在最好場景裏,世界經濟將分裂。可能呈現的是兩類情形。其一,美國和中國分別形成兩大國際經濟體系,它們之間的聯系大體是間接的,經由其他一些國家或國家組織。其二,中美是世界兩大經濟體而相互分離,世界經濟碎片化。

新冠疫情剛過,「厄爾尼諾」現象來襲,全球各地極端氣象頻仍。自然界對人類的懲罰將接踵而至,加重世界經濟分裂。

7月份的全球海面溫度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圖:世界氣象組織官網

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發展,既給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開辟空前巨大的空間,也帶給人類生存和發展以空前嚴峻的挑戰。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唯一超級大國,自詡世界領袖,理應為推動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和管控生成式人工智能而改變霸權作風。美國如果願意以人類福祉為念,那麽,無論俄烏沖突還是全球化逆轉,都可望得到解決。這也是未來10年人類爭取實現最好場景的關鍵。但是,當前,一切尚處於未定之天。

因此,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處理當前全球、國家和香港的經濟問題的三重涵義。

一、它是周期性的更是全面深層結構性的,在努力穩定經濟形勢的同時,更須推進全面深刻結構性轉變。國家和香港必須應對美國在創新科技和金融上與我們脫鉤。

二、它是經濟與政治深度結合的,在從經濟和技術層面穩定經濟形勢和支撐經濟發展的同時,更須為應對地緣政治巨變而未雨綢繆。香港在防抗新冠疫情大流行時沒有實施全社會管控措施。特區政府需要為應對可能發生的重大變故而製訂全社會管控方案。改革後的區議會,可以向政府提供實施必要時全社會管控的基層平臺。

李家超簽署的經香港立法會通過的《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

三、它面對不止一個「黑天鵝」和「灰犀牛」。俄烏沖突會朝著我國提出的12點方案來分階段解決。美西方執意打敗俄羅斯,只能把世界推向核大戰。臺灣問題必須由兩岸人民協商謀求和平統一。美國武力支援「臺獨」分裂勢力,臺灣問題只能以非和平方式來解決。至今,新冠疫情和極端氣象是相繼出現。不能排除這兩類情形同時發生。

各界要把困難設想得更充分。不指望動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能解決全面深層結構性問題和地緣政治問題。引導社會各界長期頑強應對。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