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_20230907232808

國慶煙花匯演復辦,香港如何搞活夜經濟?

行政長官李家超5日宣佈,將復辦十一國慶煙花匯演,同時推出一連串慶祝和優惠活動,令夜晚「活起來、動起來」。香港旅遊促進會表示,業界普遍歡迎,相信特別可以吸引短途旅客。本港由於疫情影響足有4年無舉辦十一國慶煙花匯演,很多旅客來港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觀看煙花匯演,會為此在港過夜,對刺激旅業有一定作用,酒店業亦會受惠,有些旅客可能會特別預訂維港兩岸附近的酒店。

十一國慶高鐵票在下星期才開售,現時酒店供應充足,旅客仍有時間準備來港。相信本地遊公司及船公司,會相繼推出一些以睇煙花匯演為主的遊船河團。他說,暫時難以量化預計會有多少旅客來港,但相信對包括大灣區的旅客有吸引力。

香港遊船河

由於疫情改變了市民晚上外出消費的習慣,要振興夜市首要先吸引到本港人再出來,「當營造出晚間活動氛圍,出現人山人海」,自然就可以再吸引到旅客,特別是短途跨境旅客,逗留一晚,體驗香港的特色。

香港特區政府修訂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介乎4%至5%,較5月覆檢時的3.5%至5.5%收窄一個百分點。經濟恢復不達年初預期,短期內要與業界合力搞活搞旺香港的夜市,以鞏固復甦中各個經濟環節,保持復甦動力。受複雜因素影響,本港曾經多姿多彩的夜市經濟漸趨平淡,令人惋惜,也令人不解。如何刺激夜市經濟,是重振香港動感之都活力的重要一環。本港發展夜市經濟有基礎有傳統,本港夜市經濟由熱變冷的根源是什麼?又如何打造具有香港特色、可持續的新夜市經濟,不斷提升東方之珠的旅遊魅力呢?

本港曾被譽為「不夜城」,每當夜幕降臨,旺區人流如鯽,娛樂飲食購物活動暢旺。可惜3年疫情期間一沉不振,疫後復甦亦未如預期,連佐敦、油尖旺等昔日夜市旺區也不復當年盛景,甚至用門可羅雀來形容。有分析認為,本港夜市由熱變冷主要四大原因,其一是疫情改變市民的生活模式,網購外賣大行其道,減少市民夜間外出消費意慾;其二是本港租金貴、人力成本貴,夜市消費及服務相比大灣區多市競爭力較弱,難以吸引消費者和遊客;其三是本港作為國際城市,對環境衞生、食物安全要求相對較高,法例規管較嚴,限制了業界發展,影響經營意慾;四是包括深圳在內周邊城市夜市經濟火熱,令本港市民趨之若鶩,尤其是週末更吸引不少市民北上消費,分流本港消費的客量。

有評論更悲觀地認為,本港即使能將夜市打造成為新的消費熱點,但對於振興本地經濟也是杯水車薪,難以繼續成為經濟增長點,相反發展夜市會造成衞生安全、人群分流等問題,處理不善很可能損害香港的國際旅遊形象,得不償失。的確,發展夜市經濟牽涉錯綜複雜的問題。沙士疫情後,本港為刺激經濟、促進就業,一度在上環等地重推「大笪地」夜市,結果曇花一現。為免重蹈覆轍,如今本港夜市經濟由熱變冷「病因」何在,如何找準定位、打造香港特色,重振夜市經濟,如何平衡城市管理和夜市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絕不能拍腦袋、閉門造車,需要政府和旅遊、餐飲、零售等業界有商有量、群策群力,找到問題根源,開出對症下藥良方。

參考內地成功案例,山東「淄博燒烤」突圍而出,在今年五一黃金周火遍全國,其中關鍵原因之一,就是當地政府和業界、民眾齊心協力,在政府協調下做好一系列旅遊配套,以「淄博燒烤」帶動當地經濟。他山之石,儘管基礎環境有異,但其中規律值得借鏡。本港作為高度自由經濟體,政府當然不宜直接插手行業運作,但積極引導、政策扶持必不可少,才能為發展夜巿經濟創造條件。

山東「淄博燒烤」

中環蘭桂坊、灣仔駱克道的酒吧區,油麻地廟街、旺角女人街、尖沙咀諾士佛台,都是本港夜巿經濟的標誌,過去數十年吸引中外遊客慕名「朝聖」,本港曾經是夜巿經濟的先行者,有能力有信心搞活搞旺夜市;早前由旅發局舉辦的樂聚維港嘉年華,被視為重振夜巿經濟的好開始。政府和業界開動腦筋、集思廣益,根據市民、遊客消費模式的轉變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開發更多有特色和賣點的夜市消費產品和服務,只要夠新、夠潮、夠值,相信能夠推動本港夜市經濟多元化、高增值、可持續發展,重塑繁華熱鬧的夜香港。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