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光:「一帶一路」香港與之同行 ,下個十年把握更多機遇
由特區政府及貿發局合辦的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9月13日起一連兩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來自世界各地近6,000人、多達100個代表團、至少10個國家的政府高層代表參加。這再一次凸顯香港已經「返晒嚟」!Hong Kong is back! 造成這良好勢頭全因為有祖國作為我們的堅強後盾,因為有祖國的英明決策,有祖國造福全人類的「一帶一路」倡議,香港才能得蒙其利。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論壇及發表講話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論壇及發表講話,凸顯了特區政府對這論壇的重視,但特區政府還要下大力氣改善港人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及推動港人揚棄用美西方的視覺來看世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以視頻方式出席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9月13日論壇的重頭戲當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開幕主旨演講時表示,2013年秋天,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今年是10周年。10年來,我們國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

丁薛祥指出,中國與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構建廣泛朋友圈,我們攜手建設中老鐵路、雅萬高鐵、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誌性項目。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7個城市,我國和「一帶一路」國家深入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遊等領域合作,打造一批小而美民生工程,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
丁薛祥續稱,中國與60餘個「一帶一路」重要合作夥伴,貨物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8.6%,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年均增長5.8%,與共建國家在工作制度對接、技術標準協調、檢驗結果互認、電子證書聯網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共建「一帶一路」引領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筆者認為,「一帶一路」是真正造福全人類的倡議,遠勝西方國家的做法。西方國家在過去殖民時代剝削落後國家近200年,今天又以輸出所謂「普世價值」作借口,對後發展國家指指點點,當「教師爺」,但從來沒有為後發展國家帶來實利。感到羞愧難當的應是西方國家,但西方媒體,黃絲黑暴卻不斷抺黑「一帶一路」,上述由丁薛祥闡述的成就,深受西方媒體影響的港人,所知不多。

這便回到香港可以如何發揮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筆者認為至少在香港的官方媒體、主流媒體和教育界,應深入推廣「一帶一路」。舉個例子,中亞五國地理位置關鍵、資源豐富;但香港有多少人或學生,能正確講出這五國的名字?這五個「斯坦」叫什麼?相信把巴基斯坦錯算在這中亞五國的,大有人在,遑論正確說出這五個斯坦的首都名字。社會上對「一帶一路」國家認識這麼貧乏無知,香港又如何負擔更多的商貿、仲裁以至文化交流的民心相通的角色?

丁薛祥希望香港深化區域合作,進一步拓展經貿網絡。他指出香港是連結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窗口。但港人的世界觀還是以美西方馬首是瞻,完全忘記了全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美西方國家無論國家數量和人口只佔其中極少數。港人對世界的認識,頂多留在G20國家層面,而了解國際又只懂引述美西方媒體,實際上是「五眼聯盟」的視角;這樣的世界觀,這樣的水平,又如何協助國家「聯通世界」?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論壇上致辭指,中央在設計「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時,始終把香港參與及助力「一帶一路」作為重要的政策取向。鄭主任相信此次論壇必將為香港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的活力。然而香港由《香港電台》、到教育當局、再到本地主流媒體,若不把「一帶一路」的基礎知識及十年成就,加以深入推廣,以香港社會現時的認識水平,現時的世界觀,又如何做到鄭主任所言的「一帶一路」是香港必須把握住、能夠把握住的重要變局、重要機遇?

特區政府推廣對「一帶一路」的認識,任重道遠。但香港若要真的做到協助國家「聯通世界」,真的要抓住「一帶一路」機遇,便必須深入認識「一帶一路」的內涵,了解什麼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