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屆「未來香港」論壇舉辦,為香港創科產業點亮燈塔

2021年,一批香港有志青年聚集在一起,為創新科技產業貢獻心力。他們來自各界,共同建立了香港科技青年聯合會,力圖促進香港科技繁榮發展,推動香港成為大灣區乃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9月19日,香港科技青年聯合會成立兩週年之際,舉辦首屆「未來香港」論壇,邀請了香港立法會議員、大學教授、研究機構管理人員等,圍繞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技術應用設置了數字經濟、 產學研協同、人才服務、兩地合作四個討論環節,期望嘉賓們能夠為香港政府諫言獻策。

NO.
01 數字經濟的發展與香港的角色
在環節一開始,香港立法會議員洪雯這樣評價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今時今日,全球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但是有一樣東西是非常確定的,那就是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具體來說,從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到機器人等等,這些數字科技的發展正在推動新一期的數字經濟發展,更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和整個世界的經濟組織模式帶來變化。」

香港立法會議員洪雯

權智有限公司主席譚偉豪指出香港在這種趨勢下的定位,「香港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人才在這裏流動不息。在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下,香港也要成為一個數據最開放的地方。」他認為,香港一定要用法律、會計等領域最好的專業人士,把香港變成一個最安全的開放平台,有了數據的流通系統,香港自然會有資源、資本、人才。

權智有限公司主席譚偉豪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也向港府提出建議,他認為香港資源有限,不應該聚焦於大模型,而是在垂直領域中發力,高效利用資源。目前的垂直領域對算力的要求不高,有很多機遇可以抓住。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


NO.
02  香港創科「產學研」協同發展模式
「產學研」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香港大學教授陳冠華表示,一般學生和教授在技術方面非常熟練,而要將技術落地及推廣之時,則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鼎力相助,如此「產學研」的工作協同工作才會更有效。

香港大學教授陳冠華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日前港府推出「產學研1+計劃」中,將資助至少100個有潛力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完成科研項目,吸引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工作,加強科研基建發展……談及該計劃,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表示對其有信心。

NO.
03 優秀人才如何融入香港社會
近年來,政府推出多項吸引全球人才措施,加之深港口岸全面開放,已經吸納了不少的科技人才前來進行研發,為本港創科事業注入了活力。「那麼聯合會可以做什麼事來幫助人才融入香港社會?」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會長黃炳逢回答:「無論是從內地或是海外來到香港,要融入香港社會,只要抱持著開放的態度,與各界的朋友多多討論就可以,因此融入香港並不複雜。」黃炳逢鼓勵本地與非本地的人才多多溝通,共同促進香港的創新與科技發展。

NO.
04 香港如何與內地合作共贏
主持人曾瀞漪引入這一環節:「不管是產學研,數字經濟,還是人才融入,當中都涉及了內地與香港的合作,這使得很多問題都可以順利進行。」隨後,中國發明協會副秘書長劉志明針對這一議題提出建議,「現在是內地與香港之間合作的最好時機,香港應當注重自身價值的利用,即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優勢。儘管這個小地方沒有太多的科研經費,但是能夠充分掌握國際上的人才和信息。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雙方互不了解,例如香港人不理解內地的科研管理體制,因此我們必須去了解國家政府部門的結構,尤其是科技管理系統。除此之外也要充分發揮類似香港科技青年聯合會這種平台的力量,希望大家通過這些平台互相溝通。」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