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鳴:從歷史看今天的美國
我前段日子開車遊歷美國的東西南北,並與不少有識之士敘舊討論世情,是以觀察者及思考者的角色進行的,現在應再沉澱一下部分所見所聞所思。

托克維爾寫下了傳世經典《民主在美國》
觀察美國社會並將之細細咀嚼的,很難超越190多年前法國外交家與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在1831年,他以26歲之齡,被法國政府派去美國考察其監獄與懲教所。他花了9個月時間,不但訪問了不少監犯,並坐船騎馬在美國到處跑,寫下了傳世經典《民主在美國》卷一與卷二,在1835與1840年出版。此書合起來共700多頁,煌煌巨著,是我大學一年級時必修課社會科學的課本之一,亦對後世的社會學、美國學與歷史學有深遠影響。我倒是想看看美國在這二百年間有何長進,有何退步?

美國的《獨立宣言》
美國的《獨立宣言》確是擲地有聲的歷史文件,當中開宗明義說到人人生而平等,他們追求生命、自由及幸福的權利不可剝奪。但使托克維爾反感的,卻是美國當時正盛行奴隸制度、印第安人被屠殺及壓至社會底層。我們今天看來,實是難以將此等情況與《獨立宣言》的承諾連在一起。二百年後,黑人與美國原居民的情況又如何?

「隱形的少數族裔」
在今天,美國的原居民,包括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人,共只佔美國人口的2.9%,共約970萬。要知道,他們過去是美洲大地的真正主人,有學者估計過,在哥倫布到來以前,美洲原居民人口可能已達1.12億。這2.9%的人口景況如何?所有的指數都說明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人均壽命只有64歲左右,教育水準遠不及其他美國人,貧窮人口比重有說是20%,也有社會學者認為是三分一。在美國主流社會,印第安人已不多見,在旅途中我見到他們時,都是在鄉野荒原之地。他們被稱為「隱形的少數族裔」,合乎事實。在19世紀大規模的屠殺過後,他們今天已「不足為患」,容許他們在某些指定地方搞搞小賭場或賣點紀念品,以利他們生計。可彌補美國白人的內疚心理,讓美國媒體大肆虛構並批評中國在新疆所謂的「種族滅絕」,更可使這些人鬆一口氣,忘記了自己過去,幻想自己站在正義高地。

黑人民權運動
非裔人士在政治的影響力增大,還可見諸於美國城市的領導層。我把8個美國最重要的大城市市長找來,發現他們全都是黑人。這8個大城市是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三藩市、華盛頓、亞特蘭大、休斯敦與達拉斯。他們當中7名是民主黨人,只有亞特蘭大那位是無黨派。這些城市治安不靖,有些近年還惡化,至於惡化的情況還未必能從統計數字可得反映。例如,三藩市及芝加哥的「零元購」,有組織地不用負刑責地入店搶劫,已可養活一大批人,哪還需要細眉細目的當些小毛賊?我反對種族主義,但為何民主黨的黑人當了市長後,治安不佳(紐約那位市長當過警官,可能是例外)?我們要研究這是否巧合,還是有一種錯誤的要求補贖的心態在起作用?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