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閉幕,港隊創哪些歷史最佳
從秋分到寒露,滿城丹桂飄香。昨晚的杭州奧林匹克運動中心,燃燒了16天的亞運主火炬慢慢熄滅,數字火炬人「弄潮兒」比心道別,第19屆亞洲運動會落下帷幕。
本届亞運會涵蓋有史以來最多的40個運動項目,而中國香港代表團則派出由41個體育總會提名的約930人出戰,人數是歷年之冠。為期16天的亞運盛事,香港運動員在賽艇、劍擊、游泳、欖球、高爾夫球、單車及橋牌項目奪得金牌,共拿到8金16銀29銅共53面獎牌,名列獎牌榜第12位。港隊亞運團團長霍啟剛指,成績是「突破自我,創造歷史」。除獎牌外,港隊也創造了不少奇跡,包括男子足球打入亞洲四强,創造香港足球史上的新紀錄,雖然最終沒有取得獎牌,但帶動全港球迷的熱情,市民盛贊「雖敗猶榮」。

香港运动员代表合影
港隊除了追平上屆金牌數量之外,也取得歷來最多面獎牌,泳隊「女飛魚」何詩蓓以2金1銀3銅成為大贏家。她和國家隊主將張雨霏在50米自由泳上演巔峰對決,僅以微弱差距屈居亞軍。值得關注的是,港隊除了明星運動員張家朗、何詩蓓等人外,不少新人亦站上領獎台,如高爾夫球隊的許龍一、單車隊的李思穎、劍擊隊的陳諾思、壁球隊的陳善鈺等。

泳隊「女飛魚」何詩蓓
拿下亞運高爾夫男子個人比賽金牌的許龍一,今年才22歲,是中日混血。很難想象,他在今年1月才剛剛成為職業選手,3月成為首位在亞巡賽奪冠的香港球手,10月就問鼎亞運會。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最初目標只是能夠代表香港發揮水準,奪得歷史性金牌固然開心,但最興奮是跟隊友以歷屆最強陣出戰,能夠一齊站上頒獎台感受喜悅。

高爾夫男子個人比賽金牌的許龍一
而被譽為「後李慧詩時代」香港單車女隊領軍人物的李思穎,今年也只有23歲,她不僅與隊友合力贏得女子團體追逐賽銅牌,還在女子麥迪遜中和隊友楊倩玉合力勇奪銀牌,讓市民對單車隊充滿期待。

香港單車女隊領軍人物的李思穎
而本次獲獎年齡最小的港隊運動員,是劍擊隊的陳諾思,剛滿18歲的她去年還在出戰世界青年賽事,今年急速冒起參與成人組比賽。第一次參加亞運會的她,奪得女子花劍個人賽銅牌,未來不可小覷。
今年剛滿21歲的壁球新星陳善鈺,首次參加亞運便拿下壁球女子單人比賽銀牌,而她身上,又是一個學霸加精英運動員的傳奇。前年,她毅然棄讀香港大學名科精算學,轉任全職運動員。幸好獲港壁新總教練贊尼華(Peter Genever)點石成金,表現突飛猛進。如今她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努力進修學業的同時,依然繼續苦練球技。

壁球新星陳善鈺
除了不同項目上湧現的小將令人對香港體育未來充滿期待外,港隊這次還在非香港體育學院精英項目上奪得多枚獎牌。包括電競《夢三國2》摘銀以及象棋混合團體賽銅牌等。由於上述項目均不屬於精英項目,即便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也缺乏政府提供全面資助和支援包括精英訓練計劃、總教練、全面運動科學及醫學支援及運動員發展計劃等。身兼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的亞運團長霍啓剛表示,將會為本地體壇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特別是今屆亞運有優秀表現的隊際運動。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