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享受過的以巴和平時光(之二)
【肆】 非我族類,不相往來 以色列的猶太人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自小生活在不同區域,也不在一所學校上學,没有共同的童年少年生活,不可能有密切的互動。加上多年對抗、殺戮和戰爭,两個種族的仇恨已難以調解。據鳳凰台節目中的中國留學生李小姐說,她在以色列讀碩士的班上,有五個以色列猶太人舆四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他們間基本上没有來往。有的教學活動若定在曾發生两族衝突、流血的地區,就會有某一族的同學憤而退出。平日平和的以色列教授,在談到以巴衡突就會變得激奮地站台猶太人。
耶路撒冷東部是巴人聚居點。某晚我們在那兒尋找「缝隙博物館」(收藏戰亂地區生存縫隙展品),向聚在两條道路交匯處的幾名巴人保安問路。他們得知我們是中國人,馬上神情雀躍地用普通話說:你好!歡迎!指示我們走右邊一條路。路上燈光幽微,行人稀少。我們雖很警惕,但氛圍倒也安全,路見天主教堂和英國文化協會,還有從小洋樓出來倒垃圾的老人。繞了一大圈约走了20分鐘找到了電車路旁的「縫隙博物館」,轉身才發現它正對我們來時的左路,這條直路一眼能望到我們與巴人保安相遇的地標,走過去也就三幾分鍾。
【伍】 中國人,你好! 在以巴,不論是哪個種族的人,應該說對中國遊客都很友善。打各種交道時只要知道是中國人,都露出和悅的神態或用普通話打招呼。
得知我們從中國香港來,男子很興奮,談起割讓香港及回歸的歷史,又談起日本侵華和「南京大屠殺」,年份、事因、細節、條约内容……樁樁件件如数家珍。我好歹也讀過點中國歴史,但也不由得自慚形穢。和他對話的是香港長大的年輕人,她的歷史知識難以支撑與他長時間交談,我便借口有事與男子告别,但他還是意猶未盡地總结道:中國和以色列都不想管別國的事,只求把自己的事做好。
我們去的那段時光,两個族類間既無衝突也無戰事,市面秩序整然氣氛安寧,遊客並未受到封關、閉館的困擾。
(圖片來源於作者和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