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11)

王向偉:外國投資者正涓涓細流般撤出中國

中國一直指責美國將貿易和投資 「泛安全化」,其實自己也在做,受害更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將於本周三在三藩市舉行會晤,這將是近期一系列外交活動的高潮,這些活動旨在緩和緊張局勢,防止冷戰關係演變成衝突。

毫無疑問,他們將重點討論台灣問題,這是對穩定的中美關係最重大的挑戰,但如何管控所謂的雙邊經貿關係泛安全化也應是即將舉行的峰會的優先事項。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發起對華貿易戰以來,北京一直指責華盛頓渲染其對雙邊經貿關係安全影響的擔憂。拜登政府更是變本加厲,將貿易戰升級為晶片戰,旨在扼殺中國在尖端技術領域的進步。

在北京看來,華盛頓以國家安全為名,視乎要將從貿易到技術到投資的幾乎所有經貿領域範疇泛安全化。短視頻分享平台 TikTok 因為總部在中國而受到嚴格的審查,而一些美國議員甚至對在美國城市運行的中國製造的電動公車也提出了安全擔憂。


北京將自己描繪成受害方,始終認為雙邊關係中出現的一切問題都應歸咎於美國。

正如諺語所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北京的說法至少可以說是不實事求是。

事實上,為應對華盛頓的措施,北京也正忙於將與美國相關的貿易和投資問題泛安全化,這和北京把重心從發展轉向安全的策略是吻合的。最新的例子包括,有報導稱中國政府突然對台灣蘋果供應商富士康以及一些美國諮詢公司和企業進行了突擊搜查和逮捕,而對這些搜查和逮捕,中方並沒有給出什麼合理解釋。


這些行動不僅違背了中國政府所宣稱的向外國投資和貿易更加開放以應對所謂脫鉤的政策宣示,而且還嚇跑了來自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投資者。

換句話說,美國的舉動只針對和影響中國的投資和貿易,而中國的反應卻讓全世界希望在中國做生意的海外投資者感到不安,受害更大。


中國急需海外投資來重振因三年新冠疫情管控而遭受重創的經濟,因此中國政府應重新審視其對外國投資者的政策。

關鍵是要在安全與發展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讓國內外投資者放心。預計未來幾個星期內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三中全會將討論這一關鍵問題。

在過去幾年裏,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情緒尤其低落,因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私下抱怨中國已經變得 「不可投資」—-這種不祥的看法甚至在五年前似乎都是不可想像的。


今年8月,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訪華期間公開提出了這一觀點,並指出針對企業的罰款、突襲和其他行動使得在中國開展業務風險過高。

中國政府公開駁斥這種論點,不過應該認真反思和對待背後的原因。這尤其是因為一些中國官員仍然持有一種過時的觀念,認為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包括4億中產階級,這個市場太大了,任何認真的外國投資者都不會錯過,即使其中一些人過去可能受到過不公平的待遇。


這些官員必須認識到,外國投資者的情緒正處於懸崖邊緣。面對冷酷的現實,這些投資者不再懷有任何好感和耐心。在中國的重心轉向安全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中方還想像過去那樣,用甜言蜜語和紅地毯式的歡迎讓投資者回心轉意,已是遠遠不夠。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一些香港的基金經理告訴我,他們越來越難以說服他們的總部或機構投資者批准在中國進行新的投資。相比之下,投資印度的建議很容易得到批准。


「我們相信中國的增長故事,我們想投資,但這真的越來越難了,」一位大型基金經理最近感歎道。他隨後告訴我,他決定很快關閉在香港的辦事處。他的觀點不在少數。包括先鋒(Vanguard)和紅杉(Sequoia)在內的一些巨無霸的美國基金已經計劃關閉在中國的業務,或者分拆與中國相關的業務。

鑒於中國政府正在尋求穩定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中央政府應該在投資者收拾行囊永遠離開中國之前,不失時機地採取實質性措施來安撫他們。


以下是一些建議。

首先,中國政府必須收斂其在7月修訂的反間諜法生效後發起的「抓間諜」運動。

該法擴大了禁止範圍,從最初的禁止洩露國家機密和情報,擴大到包括任何「與國家安全和利益有關的文檔、數據、材料或物品」。


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反間諜宣傳活動包括在街頭懸掛紅色橫幅,張貼舉報可疑個人或活動的熱線海報。

這些標語口號讓許多人想起,在毛澤東時代,人們被鼓勵互相舉報,甚至包括他們的配偶和親屬,舉報他們認為偏離黨路線的行為,這就更不用說那些被譴責為反革命的資本主義路線的同情者了。


如今,在中國工作的西方人和為外國公司或組織工作的中國公民尤其感受到了這部擴張性法律的寒意,因為極端民族主義者主導著中國的社交媒體,試圖將所有西方國家描繪成對中國懷有惡意,並將他們的不滿或批評—-其中許多是合理的,斥之為毫無根據或別有用心。

誠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反間諜法,但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反間諜法的實施方式往往是低調的、不引人注意的。中國高調開展抓間諜運動,只會給本國公民和在華外國人帶來不必要的恐慌和擔憂。


中國的「躺平」運動最初是在年輕人中發起的,目的是抵制過度工作的壓力。現在已經蔓延到本來就效率低下的官僚體系。由於官員們屢次被命令要一切聽從黨中央指揮,所以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只是無動於衷,除非接到命令。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官員們拖拖拉拉地取消了以二維碼形式進行的健康申報,即「黑碼」。這是所有出入中國的旅行者必須進行的申報。在中國政府取消嚴格的新冠疫情邊境管制近11個月後,這項取消措施才於本月初生效。

在最高層下達取消命令之前,官方一直對日益高漲的取消呼聲置若罔聞。這事情聽起來似乎很小,但對許多海外人士來說,這種拖延給他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感覺自己不受歡迎。


正如在本專欄多次強調的那樣,中國必須重新審視其「邊控」政策,該出境禁令使海外商人因商業糾紛或與被調查人員有關聯而被限制出境。這項政策既不透明又隨意執行,嚴重損害了中國政府歡迎外商投資的努力,原因很簡單,任何海外商人都可能面臨無限期滯留中國的糟糕前景。

目前,外國投資者正涓涓細流般地撤離中國,除非中國政府立即採取實質性措施讓他們放心,否則很快就會變成滔滔江水,向西而去。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