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港產」數學泰斗丘成桐,對香港年輕人這樣說

他是誰?他是「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的大師,是惟一獲得「數學諾貝爾」菲爾茲獎的華人學者;他懷着「讓中國成為世界數學大國」的理想,身上又處處散發着中國傳統的人文光輝。他是香港第20屆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得主、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祖籍梅州蕉嶺,客家人。在他僅幾個月大時,父母帶全家搬至香港。丘成桐的父親丘鎮英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碩士,曾在崇基書院哲學系教書。崇基書院遷往沙田,正是由丘鎮英與同為客家人的農民溝通,出讓他們的西洋菜田,使崇基書院在馬料水覓得一塊地,為日後併入中文大學打下基礎。


受父親影響,丘成桐自幼學習詩詞和古文,並閱讀經典名著、每天習寫毛筆字。丘成桐常常陪着父親到時任新亞書院校長的錢穆家裏,聽大人們聊天,也從中學到不少歷史和哲學知識。「每年的重要節日,我母親都會做一些糕點、粽子和臘肉,叫我送到錢家。」丘成桐說,「錢伯母很喜歡我,給我豐厚的紅包和回送一些禮物,記憶中最令我興奮的是整隻豬頭,我們兄弟姐妹都很高興。」


丘成桐後考入何文田培正中學,初三那年學了「平面幾何」這門課,才真正對數學產生興趣,並立志做一個數學家。但也是那一年,丘成桐的父親突然去世,家裏一下子陷入窘境,他除了省吃儉用外,還要四出做補習賺錢,一邊幫補家計,一邊繼續學業。他在回憶這段人生時曾稱,「父親的去世,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也因此使我成熟。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對我來說,甚有感受。」


1966年,丘成桐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並逐漸展現「學霸」實力。第一天開學時,系主任謝蘭安作演講說,在數學的殿堂中,即使不能夠奠基立柱,粉刷一下它的牆壁也還是很好的。然而他顯然想不到座中的丘成桐絕不止是「粉刷牆壁」的池中物,丘只用了3年時間就完成中大4年制的數學系課程,並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微分幾何之父」華裔數學家陳省身賞識,招他到麾下當研究生,只用兩年就取得博士學位。


丘成桐在27歲時,解決了著名的「卡拉比猜想」(在封閉的空間,有否可能存在沒有物質分佈的引力場),自此名揚國際。數學界和物理學界以他的理論命名「卡拉比-丘流型(Calabi-Yau manifold),不僅是代數幾何和數論的主要工具,也成為高能物理中宇宙的主要模型。他後來又解決了「沃爾夫猜想」,之後獲聘為哈佛等多間美國大學的教授,又先後獲得數學界3個最高榮譽獎項,包括菲爾茲獎、克拉福德獎和沃爾夫數學獎。他至今仍是獲得菲爾茲獎的惟一華人。


1979年,丘成桐與導師陳省身受邀訪問北京,踏上祖國的土地,他萌發了幫助祖國培養數學人才的念頭。從此以後,他每年都抽一定時間回國講學。1988年,他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微分幾何講義》拿到國內出版;1990年代,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創立數學研究所,並請他的好友、香港晨興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出資,與中科院合辦晨興數學獎。


1994年,丘成桐當選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2003年,他獲得中國政府授予的國際科技合作獎,多任國家領導人先後接見過他,感謝他為祖國培養數學人才作出貢獻。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唐納森(Simon Donaldson)稱他是「近四分之一世紀裏最有影響的數學家」。國際數學大師辛格(Isadore Manuel Singer)說:「即使在哈佛,丘成桐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丘成桐不僅心係數學科學發展,也對他成長的香港念念不忘。2017年他曾接受《信報月刊》訪問,說到有年輕人支持「港獨」是「可悲」、「不幸」,認為這是香港過去十多年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導致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文化根源缺乏認識,未能建立與中國的感情所致。丘成桐以自幼背誦《史記》為例稱,讀到唐朝盛世便覺興奮,戰敗亡國就黯然傷心,「即使不教中史也應該教香港歷史,所有歷史都不教無異數典忘祖!」


他批評,部分香港年輕人緬懷港英年代,卻對港英、英國歷史很無知。丘在中學時期接受的是港英殖民教育,把「鴉片戰爭」稱作「貿易戰爭」,但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多年前,丘成桐已不滿香港教育不只着重平均主義,把精英學生的水準拉低,有一批人推崇美國和歐洲的教育,以為負擔較輕、不用背誦,「其實有什麼教育不用背誦呢?我兒子在美國讀書,會被叫上台模仿林肯總統發表著名的葛底兹堡演說,不也要先把演說全文背誦!


對於部分年輕人怨聲載道,丘成桐認為政治問題、缺乏上流空間、以至買不到樓都只是藉口,主因是缺乏理想。美國的年輕人會花一生時間從事環保工作,希望保護地球,亦有人會遠赴非洲,為當地人改善衞生條件或維護人權,追求的都是崇高理想,反觀在香港較少看到這種情操。至於原因,也是與缺乏文化修養有關,他舉例說,讀生物學的年輕人或會希望成為發現DNA 雙螺旋結構的分子生物學家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或者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研究物理的或會追求像愛恩斯坦或牛頓般傑出,對政治有興趣的或會以林肯、華盛頓或孫中山作楷模;如果腦海一片空白,對歷史偉人毫無認知,如何能認定楷模,跟隨其足跡走下去呢?


在領取邵逸夫獎的時候,丘成桐特別以粵語致辭說,父母在艱難時刻仍盡力教育他,寄語香港家庭要有志願、年青人要有志氣。直到現在,丘成桐還會吟誦崇基學院學生會會歌「鞍山蒼蒼,吐露洋洋」,還有院歌「漫漫長夜,屹立明嶝,使命莫辜負。學成致用,挽救狂瀾,靈光照寰宇」,是他至今仍在持守的精神。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