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人工智能法案迎來生死攸關時刻:法德反對陷僵局
歐盟提出「歐盟人工智能法案」在今年12月1日的關鍵談判中,由於歐盟各國議員再如何管制類似ChatGPT的系統方面意見不一,歐盟率先提出的人工智能規則正面臨生死存亡時刻。
談判的主要難點在於如何管理服務於普遍用途的人工智能服務的系統,如OpenAI的ChatGPT和Google的Bard聊天機器人。歐盟2021年公布該草案時,幾乎沒有提及聊天機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統。
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的出現和發展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不同於傳統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備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引發了人們對該技術可能被用於發動網絡攻擊或製造新型生物武器的擔憂。歐洲立法者希望相關公司開發的前沿人工智能系統增加額外的保障措施,但大型科技公司對扼殺創新的过度監管持反對態度。
最大的挑戰來自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這三大歐盟經濟體傾向於讓生成式AI模型製造商自我監管,而不是實施硬性規則。這一立場被視為支持本土人工智能企業,如法國的Mistral AI和德國的Aleph Alpha,以對抗美國公司在人工智能系統領域的主導地位。
相較於歐盟傾向於全面的立法,美國則偏向於跨部門的合作與私營部門的參與。美國總統拜登在10月30日下達了一項有關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要求開發最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的開發者與美國政府共享其安全測試結果和其他關鍵信息,用於確保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穩固和可信度。
若本週談判無法達成一致,歐盟的人工智能立法可能被推遲到明年晚些時候-可能對人工智能持不同看法的新歐盟領導人上任後。這意味著歐盟705名立法者必須在明年4月之前進行最後表決,以避免在6月對歐盟全面選舉前的立法擱置。
延伸閱讀: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在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提出中方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