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校長被國會拷問,停捐款要挾禁反猶太言論
賓大9月份舉行巴勒斯坦作家節,一些親巴勒斯坦發言者被批評者稱為「反猶太主義」。校內的猶太社團曾呼籲校方取消這次活動,因為活動「給反猶主義提供空間」。對此,校長里茲·馬吉爾表示譴責一切反猶主義,但是因堅持言論自由的原則而沒有取消活動。
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攻擊,巴以衝突爆發。當晚,哈佛大學34個學生組織聯合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份指摘以色列的聲明。這份聲明廣泛傳播,隸屬于這些團體的學生遭到人肉搜索甚至人身威脅。據《紐約時報》報導,華爾街高管要求相關組織提供這些學生的名單,並表示不會僱用他們。

一輛帶有數字看板的卡車,由一個保守派團體出資,在哈佛廣場上盤旋,上面掛著撰寫公開信的學生姓名和照片,並稱他們為「哈佛主要反猶太主義者」。
校長們對涉及巴以衝突的爭論與抗議行動採用冷處理,引起了社會不同意見人士的質疑。美國眾議院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12月5日在華盛頓舉行聽證會,傳召三位高校校長出席,回應社會對他們制止校園內的極端衝突的質疑。
聽證會上,三位校長都解釋稱他們需要堅定地維護學生的言論自由,表示「保護言論自由」與「打擊反猶太主義」之間存在微妙的界限。
哈佛大學的克勞丁·蓋伊 (Claudine Gay) 表示:「我們不會因為個人的政治觀點或言論而對其進行制裁,除非其言論違反我們關於行為準則。」
麻省理工學院院長莎莉·科恩布魯斯(Sally Kornbluth)也強調了「人們可以說的話」和「應該說的話」之間存在區別。反猶太主義言論是不對的,但基於言論自由,這是受保護的言論。
對於三校校長在聽證會上的回復,一些社會團體不以為然。白宮公開譴責了三所頂尖大學的校長在國會聽證會上避重就輕,特別是對呼籲種族滅絕猶太人是否違反學校行為準則的問題。「種族滅絕的呼籲與我們國家的信念背道而馳。任何主張系統性謀殺猶太人的言論都是令人反感的——我們應該堅決反對並作為美國人團結在最基本價值觀的一邊。」白宮發言人安德魯·貝茨(Andrew Bates)在一份聲明中說。
美國多個團體以行動反對大學校長的發言,迫使大學採取更嚴厲的手段對付反猶太言論及行動。
眾議員埃莉斯·斯特凡尼克 (Elise Stefanik) 作為哈佛校友向蓋伊施壓,敦促蓋伊採取更多行動懲罰公開進行反猶太主義活動的學生。她向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NBC)表示,這三所大學的校長應該辭職,因為她們「窩藏和助長反猶太主義」。

以哈佛大學2023財年收入來源為例,其捐贈資金的淨收入占總收入的37%,在所有類別的收入中位列第一,是該校最大的收入來源
捐贈基金(Endowment Funds)是美國高校的重要收入來源,哈佛大學37%的日常經費來自捐款。猶太群體是美國常春藤名校的主要捐助人群,一些憤怒的猶太人捐贈者表示要取消捐助,以抗議學校處理所謂的反猶主義行為的方式。私募股權億萬富翁馬克·羅文組織了一場運動,要求將馬吉爾從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趕下台,該運動得到了著名校友的支援,包括《法律與秩序》的創作者迪克·沃爾夫、前美國大使洪博培與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的CEO馬克·羅文。另一位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萊昂·庫伯曼(Leon Cooperman)抨擊了抗議以色列的學生,他告訴CNN:「這些大學裡的孩子腦子都是屎。」
麻省理工學院以色列聯盟主席塔莉亞·汗 (Talia Khan) 也表示,她對大學校長在聽證會上的言論並不滿意。汗說,「一些以色列學生的身份和個人信息在網上被懸賞出售。」 她和她的猶太同學仍然感覺自己在校園裡受到威脅。
對於聽證會後仍未消減,甚至愈演愈烈的質疑,三位校長在聽證會列出了他們在校園中針對反猶太主義問題所做的努力,包括加強宗教中心的安全、為學生提供更多心理諮詢服務以及成立研究解決校園反猶太主義的專門工作組並未說服主流社會。針對歧視問題的進一步調查會在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其他六所大學和四個基礎教育學區開展。調查遵循《民權法案》第六章,及「大學和基礎教育學校有責任為所有學生提供一個不受歧視的環境。」調查結束後,教育部表示如果這些學校不遵守規定,它們將面臨失去聯邦資金的風險。
三間大學宣佈將會採取的行動未能打消「來勢洶洶」的壓力。12月9日,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里茲·馬吉爾迫於捐助者和聽證會的施壓,宣佈辭職。她的支持者、賓夕法尼亞大學董事會主席斯科特·博克也宣佈辭職。

克勞丁·蓋伊於今年7月1日就任哈佛大學第30任校長
蓋伊在一封公開信中承諾到:哈佛已經成立的反猶太主義諮詢小組只是一個起點,我們不會縱容也不會忽視反猶太主義、伊斯蘭恐懼症、騷擾或恐嚇行為或暴力威脅,我們保障每個哈佛成員的安全和福祉。與此同時,蓋伊對曾經引起爭議,被質疑為不當言論的「從河流到海洋」這樣的短語作出解釋。她表示,「這樣的語句對很多人來說,這意味著從以色列消滅猶太人,並在我們的猶太社區內造成痛苦和生存恐懼。我譴責這句話和任何類似的傷害性短語。」
然而,有人肯定了校長們的回應。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薩莉·科恩布魯斯(Sally Kornbluth)表示,「我沒有聽到有人在我們的校園裡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她回答說,只是在學校裡聽到了一種呼籲「起義」的聲音,這種聲音本身並不涉及暴力。
美國一些評論批評國會傳召大學校長作供的做法是對學術界的羞辱。
「一個下台了,還有兩個需要解決。」領頭施壓的國會議員斯特凡尼克說,「這只是解決普遍存在的反猶主義腐敗問題的一個開始,反猶主義已經摧毀了美國‘最負盛名’的高等教育機構。」 暗示國會議員對大學的壓力將會陸續到來。(作者:何柯熠、謝芷薏)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