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以巴衝突引發燃料價格波動 新能源今年增長驚人
美聯社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預測,今年年底,太陽能在全球範圍內的總容量將超過水電。面對由於政治衝突引起的燃料價格持續波動,2023年可再生能源產業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全球能源危機有了新解法,低碳減排任務有了新動力。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的資料,中國、歐洲和美國分別創下了一年的太陽能電池板安裝記錄。其中中國新增裝機容量使所有其他國家相形見絀,180至230G瓦容量的裝機數是歐洲地區的3-4倍。美聯社預計,2023年太陽能在全球範圍內的總容量將超過水電,而考慮到水電可以全天候生產,其實際發電量仍將在一段時間內多於太陽能的實際發電量。

烏茲別克斯坦能源部宣佈與中國組成的企業聯盟簽署合作協定,建設總產能200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電站 來源:https://sputniknews.cn/20230221/1048094509.html
相比於太陽能,風能的發展速度較慢。根據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公司(Wood Mackenzie)的資料,今年年底,全球風能供能增量創下歷史新高,但大部分增長(超過58G瓦)都由中國貢獻。與此同時,歐洲的安裝量同比降低了6%。高通脹、利率上升和建築材料成本增加等經濟挑戰迫使許多國家推遲、取消今年的風電開發計畫。專家們預測明年全球風能行業有望反彈,全球風能可用量將增加近12%。

美國風能機構AWEA表示,至2030年,太陽能將超越風能,成為無可爭議的美國企業綠色供電優選可再生能源。來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29949.html
受新型清潔能源經濟的積極影響,清潔能源的發展邁上了快車道。據國際能源署近日發佈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今年售出的汽車中有五分之一是電動汽車,這一數據是2020年的五倍。據電池原材料諮詢公司基準礦業情報機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資料,截至11月下旬,歐洲有38家新能源車用動力電池工廠在建,而中國有295個正在建設中的工廠。

2015-2030年在一定政策情景下的電動汽車銷量。來源: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charts/electric-car-sales-in-the-stated-policies-scenario-2015-2030?language=zh
俄烏與中東持久的衝突造成了化石燃料的供應波動,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動盪,直接讓能源市場亮起紅燈,然而危險中也有機遇,能源中斷的威脅增強了各國發展清潔能源的決心。清潔能源產能的迅速擴大給也為減緩溫室效應帶來了希望。國際能源署最近在其更新的《淨零排放路線圖》中得出結論認為,“實現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C這一目標非常艱難,但並非不可能。”
拓展閱讀:
國際能源署2023年報告:World Energy Outlook 2023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