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國家及地區選舉將至,全球局勢或面臨新一輪洗牌
如此次成功獲選,普京將繼續執政到2030年。西方媒體預估,普京或將終身掌權。不過就在俄羅斯大選之前,俄烏戰爭將屆滿2周年,選民仍可能再次檢視普京政府對戰爭的管控力道。而選後普京是否對戰事做出新的決策,同樣牽動國際社會目光。
同樣尋求連任的還有印度總理莫迪,這位印度人民黨領導人正在角逐自己的第三次當選,此次他需要重點回應經濟困境、失業率上升、宗教沖突等問題。莫迪的批評者公開批評他爲「專製的」,據稱,莫迪任內打擊國內新聞和言論,整肅反對派,任由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攻擊境內宗教少數派。
自去年5月份爆發種族沖突以來,宗教沖突已經在印度部分地區(例如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持續了數月的時間。印度教民族主義團體「民族志願服務聯盟」(RSS),作爲印度人民黨的意識形態之父,對印度教科書的影響愈發深刻。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下一代印度人可能學到的是神話和對世俗的偏見,而非科學、曆史與價值觀。印度學者、作家阿普爾瓦南德稱:「這次選舉非常重要,因爲這是重振印度民主的唯一變革。」
在相鄰的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在本周贏得了第四次連任,成爲世界上任期最長的女性領導人。然而執政黨奧瓦米聯盟黨僅以40%的低投票率再次當選,反對黨隨即爆發暴力抵製,當局政府對異議的打壓可能引發政治動蕩。
歐洲大選面臨民粹主義擡頭
伴隨著經濟波動和大規模移民潮,民粹主義在歐洲站穩了腳跟,種種跡象在歐洲各國選舉中皆有顯現。斯洛伐克選舉了親俄羅斯的民粹主義總理羅伯特·菲科(Robert Fico),在荷蘭,海爾特·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領導的右翼民粹主義自由黨(PVV)意外獲選,英國工黨目前在民意調查中領先,有望於14年後重奪政權。
此外,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捷克等多國的極右翼政黨的勢力也頗為強勁。政治咨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穆吉塔巴·拉赫曼(Mujtaba Rahman)預測,即將到來的歐洲議會選舉不會産生民粹主義多數,但「與2019年的最後一次投票相比,中間派將失去優勢。」
美國大選結果對世界經濟影響深遠
下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是四年一度的重頭戲,11月的結果勢必將對全球經濟産生深遠影響。專家指出,從來沒有一位美國總統能在經濟衰退時連任成功。2024年,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又料將降息,如在抗通膨之際,FED能讓美國經濟順利軟著陸,對拜登將是一大利多。
共和黨熱門提名人選、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來勢洶洶,特朗普主張,將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外國産品課征百分之十關稅,降低美國與歐洲的夥伴關系,停止支持烏克蘭,且對中國采取更對立的立場。
特朗普與拜登的再戰可能導致美元價格波動,影響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如果雙方利用貿易壁壘,加劇中美緊張局勢,可能會損害股市。有分析師表示,更高的關稅將助長通脹,推高美元,並損害人民幣、歐元和墨西哥比索。
而從積極面看,如通脹率得到控製,將促使各國央行降低利率或至少停止升息,借貸成本降低通常能夠刺激投資和買房。
50+大選中的里程碑
墨西哥將在6月選出第一位女總統——前墨西哥城市長克勞迪娅·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或前反對派參議員索奇特爾·加爾維茲(Xóchitl Gálvez)。
印度尼西亞的選民正在選擇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的繼任者。民意調查顯示,右翼民族主義者國防部長普拉博沃·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與執政黨候選人前中爪哇省省長甘賈爾·普拉諾沃(Ganjar Pranowo)勢均力敵。蘇比安托的競選搭檔是現領導人維多多的兒子,這引發了人們對一個「家族統治」的猜測。然而,任何一位獲勝者都將標誌著印度尼西亞腐敗政治的延續。
除了各國表現,台灣地區的選舉同樣引人矚目,藍綠之爭將對中美關系産生舉足輕重的結果。台灣問題一直是中美緊張局勢的主要議題,有美國官員表示,北京對台灣可能采取的措施讓投資者緊張,尤其在為全球經濟年産值貢獻1萬億美元的先進芯片製造業。
政治是地方性的,也有全球趨勢,2024年許多選舉的影響不只局限於當地,可能會在世界各地感受得到。雖然選舉結果尚未落定,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洗牌是板上釘釘。
延伸閱讀:選舉密集的2024年將如何影響全球市場(來源:Reuters)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global-markets-election-2024-01-10/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