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照顧者:廉署前處長墮斃,告訴我們什麽?
警方1月28日中午12時許接報,北角城市花園一名73歲姓李男住戶倒臥於該屋苑7座對開,送往律敦治醫院搶救後不治。據悉,死者為李俊生,其妻近年失憶,李因照顧妻子而患上抑鬱症。事發當日,李在家庭通訊群組留下遺言,稱「再也無法承受壓力,不得不離開」,其子聯絡他不果,剛巧外出的女傭聽到「砰」一聲,發現李墮樓。
李俊生於1974年廉署成立當年加入成為調查主任,1996年升任至執行處長,至2010年退休。他於1999年獲頒廉署卓越服務獎章後受訪,透露曾三到赤柱監獄,說服毒販「跛豪」吳錫豪出庭指證探長呂樂。對於自己負責的胡仙案,胡最終沒被起訴,他說廉署有獨立性,從無政府高層可叫廉署查或不查什麼,但亦受律政司制衡,相信市民不會因此對廉署失去信心。李還曾參與前議員程介南涉以權謀私案等,他退休後曾在2019年受訪,說刑事案調查不可粗疏馬虎,廉署最重要的是改變市民對貪污的態度。
廉政專員胡英明昨發聲明表示,李俊生是第一代反貪人員,讚揚他樂於分享經驗,與同事亦師亦友,深受愛戴;李對反貪工作貢獻良多,同事懷念其睿智及關懷下屬的領袖風範,他代表廉署向李的家人致最深切慰問。
1月30日,一對年邁夫婦下午4時許在港鐵石門站無障礙洗手間內被發現,二人以膠袋套頭、同告昏迷,被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71歲梁姓妻子自2009年患認知障礙症,最近入住老人院,84歲的陳姓丈夫當日較早時從老人院接走她,一同前往石門站公廁。警方表示,懷疑陳先用膠袋套上妻子頭部企圖謀殺,再以另一個膠袋套上自己頭部自殺。梁婦被發現時昏迷輪椅上,陳則倒臥地上。港鐵職員因收到無障礙洗手間的行動感應器發出「有人長時間未移動」的警報,即前往查看,叩門未有回應後,遂開門了解並報警。至當日下午5時許,陳姓丈夫不治,妻子經搶救後蘇醒,警方將案件列作「企圖謀殺及自殺」。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稱,接連發生照顧者命案令人痛心,以老護老、以老護殘在高齡化社會普遍,政府雖有措施支援但未夠到位,雖然有24小時照顧者熱線「撈出」了情緒受困的照顧者,但沒跟進服務。他建議在社區設支援中心,亦要透過關愛隊、區議員找出高危個案,由個案經理跟進。狄志遠說,今次個案事主屬中產,較有經濟及社會資源,同樣面對重大壓力,可見基層照顧者情况更嚴峻,期望可放寬照顧者津貼申請門檻。
香港人均預期壽命是全球最長之一,男性和女性分別達到83.2歲和87.9歲,全港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達到20.5%,邁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據政府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長者》顯示,當時全港已有超過15萬名長者獨居,另有近30萬名長者只與配偶同住,也即每三名長者就有一個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或「以老護老」。
由20個社福機構單位和關注團體組成的「照顧照顧者平台」2022發布的政策建議則推算,目前全港有近100萬名同住照顧者,需要照顧13萬名需要協助的長者、24.8萬名長期病患、24.4萬名殘疾人士、5.3萬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9萬名智障人士、31萬名0至6歲的兒童。資深獨立記者陳曉蕾也在今年出版的著作《大人照顧者》當中指出,在職和非在職照顧者每周照顧時數分別達到44個和88個小時,可見負擔之重。
勞福局上周六表示,照顧者專線自去年9月推出,4個月內接獲逾萬宗來電,尋求情緒輔導及查詢社區支援各佔約三成,已轉介逾290宗個案提供長期支援,另有8宗個案以外展方式解決燃眉之急。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