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沖突加劇穆斯林仇恨,印度宗教矛盾升級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作為印度的兩大宗教,紛爭已持續千年,歷史變遷造成的矛盾一直延續至今。自以巴沖突以來,印度反穆斯林仇恨言論與日俱增,印度政府被指無所作為。莫迪政府長期邊緣化穆斯林群體,火上澆油,印度宗教矛盾再升級。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研究機構印度仇恨實驗室(India Hate Lab)於2月26日表示,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印度2023年下半年的反穆斯林仇恨言論增加了62%,其中,以巴沖突是第四季度仇恨言論激增的重要因素。
印度仇恨實驗室在2023年記錄了668起針對穆斯林的仇恨言論事件,包括基於宗教、民族、國籍、種族或性別等屬性對個人或群體的偏見或歧視性語言。數據顯示,自10月7日以巴沖突爆發以來,共有41起針對印度穆斯林的仇恨言論提到了這場戰爭,占2023年第四季度仇恨言論的20%左右。
大量極右翼分子發言暗示穆斯林天生暴力,對印度教徒構成了威脅,意在激起人們對印度穆斯林的恐懼。印度教領袖亞迪·納辛哈南德(Yati Narsinghanand)就公開稱,哈馬斯士兵把以色列受害者的頭當「足球」踢,印度的印度教徒應該拿起武器對抗穆斯林,否則類似的暴行將降臨在他們身上。

示威者街頭抗議印度教領袖發表針對穆斯林的仇恨言論。圖源:路透社
據報告,75%起仇恨言論事件發生在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管轄區域。馬哈拉施特拉邦、北方邦和中央邦的仇恨言論最多。
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主張實行民族主義、民主、印度教至上主義,希望實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語言、一種宗教」的國家民族再造,其支持者大多信奉印度教。
印度國內宗教矛盾由來已久,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流血沖突時有發生。 自1947年印度分治以來,印度發生了幾起針對穆斯林的宗教暴力事件,通常是印度教民族主義暴徒對穆斯林的暴力襲擊,印度教和穆斯林社區之間零星宗派暴力的模式由此形成。1954年至1982年期間,發生了6933起社區暴力事件中,有超過1萬人因此喪生。

印度教徒有組織的襲擊穆斯林。圖源:路透社
「印度消費」(IndiaSpend)曾報告稱,2010年至2017年,印度84%的「牛義警暴力」( Cow vigilante violence) 受害者是穆斯林。印度教教徒自封「護牛者」,以「民間義警」的身份,對食用牛肉、交易活牛、經營屠宰場的其他宗教信徒處以私刑,該暴力行為不受法律製裁。其中,近97%的襲擊發生在2014年莫迪上臺後。
自莫迪上臺以來,其政府長期邊緣化穆斯林。人權組織指控莫迪任期內虐待穆斯林,打著「使所有印度人受益」的旗號,出臺各種針對穆斯林的政策,包括強製拆除穆斯林住宅、商戶和禮拜場,頒布「頭巾禁令」,人為製造歧視性標簽。莫迪在2019年連任後,迅速出臺《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增補條款允許為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阿富汗的移民給予公民身份,條件是他們是印度教徒、基督徒或錫克教徒,穆斯林被排除在外。

穆斯林住宅被警察強拆,政府解釋為「懲罰措施」。圖源:BBC
截至2020年,印度的穆斯林已達2.13億,占印度總人口的15%。在拉克代夫群島(96.2%)、查謨與克什米爾(68.3%)地區,穆斯林占當地人口的大多數。在印度28個邦中,穆斯林主要集中在北方邦,西孟加拉邦和比哈爾邦這三個邦,占印度穆斯林人口的47%。
延伸閱讀:印度仇恨實驗室2023年度報告:https://indiahatelab.com/2024/02/25/hate-speech-events-in-india-2023-annual-report/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