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3

美澳緊盯所羅門羣島選舉,太平洋島國再成博弈場

繼俄通社報道“美國試圖影響所羅門羣島選舉”之後,西方媒體又大肆渲染“中國影響力”,這個南太平洋島國再次匯聚了全球的目光。

4月17日,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羣島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334名候選人角逐50個國民議會席位。新一屆政府總理將由新當選的議員投票選出。這是所羅門羣島自2019年9月與中國建交以來舉行的首次大選,也被認為是所羅門羣島“自獨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選舉”。

所羅門羣島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方約1600公里處,由900多個小島組成,陸地面積不足3萬平方公里,人口70多萬,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但作為“環澳大利亞北方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所羅門羣島一方面是澳大利亞通向美國的必經之路,又在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鉗制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海軍基地中途島。關鍵的地理位置也讓所羅門羣島成為了大國之間的博弈場。

在2019年以前,所羅門羣島一直是台灣當局的“邦交國”之一。在2019年的大選中,梅納西·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第四次當選為所羅門羣島總理。再次當選的他改變了此前的外交路線,於當年9月16日宣佈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並表示説:“這代表了所羅門羣島國家利益的進步”。於是,中所兩國正式建立起了外交關係。

在建交後,兩國關係發展突飛猛進。2020年,所羅門羣島宣佈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從而獲得了中國的大量經濟投資。2022年,索加瓦雷與中國簽署了安全協議,進一步向中國靠近。中國幫助所羅門羣島修建港口、道路、體育館和電信網絡等。路透社報道稱,由於擔心中國對地區安全的潛在影響,美國、澳大利亞都在密切關注着此次大選的結果。

自所羅門羣島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以來,美國一直在努力與南太平洋島國建立外交橋樑。而在此次所羅門大選前一週,俄羅斯衞星通訊社發表了一篇文章,匿名聲稱美國正計劃在所羅門羣島發動“選舉政變”。

美國駐所羅門羣島、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瓦努阿圖大使安·瑪麗·亞斯蒂肖克(Ann Marie Yastishock)在本週二發表聲明,駁斥了“關於美國在該地區參與的公然誤導性説法”。

在此次選舉中,澳大利亞提供了2500萬澳元(約合1.17億人民幣,1.26億港幣)的選舉援助,包括後勤支持,將投票站和選票運送到極其偏遠的地區。同時,應所羅門當局的要求,430多名澳大利亞軍事和警察人員也在當地協助後勤和安全。

索加瓦雷表示,儘管與北京達成了有爭議的安全協議,但澳大利亞仍然是該國政府的首選安全夥伴。近年來,索加瓦雷政府積極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係以實現經濟發展,同時也與澳大利亞等傳統夥伴保持良好關係。

反對派候選人在競選中呼籲重新審視中國關係的要素,包括與北京的2022年安全協議。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稱,考慮到所羅門羣島各個選區的規模較小,選舉結果的意外性很大。根據以往的選舉經驗,組建新政府的談判過程通常是困難和瞬息萬變的,各政黨之間有大量的討價還價和利益交換。

所羅門羣島的選舉投票於17日上午7時開始,至下午4時結束。當天還進行省級議會和首都霍尼亞拉市議會的選舉。這是所羅門羣島全國和省級選舉投票首次在同一天舉行。這也導致了投票和計票的進程緩慢。計票將於週四開始,但預計在一個多星期之後才能知道結果。

延伸閲讀

所羅門羣島:中國和西方密切關注的太平洋選舉https://www.bbc.com/news/world-australia-68824299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