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6)

新措施實施,來港旅遊要注意……

香港從4月22日起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新措施,受影響最大的是飲食業及酒店業。不少餐飲店囿於成本,提供的木質、紙質餐具良莠不齊,已成近日網上熱議話題。而對於訪港旅客來說,直接面對的大概是不再提供免費塑料洗漱梳妝用品和瓶裝水的房間。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奧斯酒店營運總監崔定邦表示,旗下酒店由4月22日開始,把提供給住客的用品全部轉用為非塑料產品或可重用產品,例如轉用一次性紙包裝牙膏和木製的牙刷,洗頭水和沐浴露轉用可重複使用的瓶裝產品,拖鞋亦轉用可重複使用材質,「我們根據法例要求行事,不會再向住客提供一次性塑膠產品,並會在前台售賣相關可替代品。」


崔定邦表示,有關用品均是免費向住客提供,若住客想使用塑膠產品則需額外收費。在酒店大堂前台,掛有一次性用品收費的標牌,寫明膠樽裝水、梳子、剃鬚刀、浴帽、棉花棒、沐浴露和洗頭水均收5元一份。崔又指,酒店不再提供瓶裝水,替代方案是在大堂設置了飲水機,讓住客可自備飲料杯在大堂倒水;沒有自備杯子的住客,亦可使用由酒店提供、放置在房間內的玻璃杯。


他還稱,在條例實施前幾個月,酒店便開始尋找合適的代替產品,惟那時還未清楚執行細節,因此耗費了不少時間。酒店轉用非塑膠產品後,成本確實增加,但增幅屬可負擔範圍內,「因為實際上這些產品非塑膠的價錢,單價本身就不是很貴,這些產品的成本較塑膠產品約貴10%至20%。」


與此同時,「走塑」對酒店而言本身未必是花錢之舉,麻省理工教授Yossi Sheffi曾表示,IHG在全球5,600間酒店內停發小瓶裝洗漱用品、改用可補充的大瓶裝,每年可節省1,100萬美元。此外,新一代旅客比以往更注重環保,旅遊媒體Skift今年公布的調查發現,53%受訪者願意多付錢享用有環保觸覺的旅遊服務,意味「走塑」本身可提升酒店品牌形象。


被問到選擇替代產品時有否遇到困難,崔定邦指不少類別均已在市面上有非常成熟的代替品,例如木、紙柄的棉花棒等,惟浴帽暫仍未找到合適的代替品,「除塑膠之外,紙做的浴帽很容易淋濕後破了。」根據環保署「截塑」網頁,建議膠柄牙刷及剃鬚刀等一些較容易找到替代品的用具,可以用木/竹製品,指甲銼方面可改用不銹鋼產品。至於比較難找到替代品的,環保署則建議即棄塑料浴帽代替品可以是毛巾、頭巾或者是可重用的纖維浴帽,牙膏則可用可補充式容器裝載,或考慮用牙膏片取代。


不同酒店應對「走塑」略有區別,例如凱悅酒店集團旗下酒店就有提供不同飲水解決方案。沙田凱悅酒店於每間房間安置過濾水機,而尖沙咀凱悅酒店則用玻璃樽裝水代替膠樽裝水,玻璃樽使用後送回工廠消毒重用。住客如將玻璃樽帶走,將被收取一定費用。除此之外,凱悅酒店還取消了紙質的酒店小冊子,改為二維碼讓顧客「掃一掃」獲取電子版。不過,凱悅酒店沒有免費的牙膏和梳子提供,旅客如有需要可花錢購買,牙膏和梳子均為每份8元。


五一黃金周在即,預計訪港旅客將出現高峰,那是否需要自備物品呢?崔定邦說,這幾天有旅客反映入住後才知道特區政府實施新的管制措施,惟酒店向旅客解釋後,他們均表示理解,且非常支持更環保旅遊。崔認為入境時宣傳不足,建議政府在口岸及來港航班上多做宣傳。


內地旅客唐女士表示,到了香港才知道「走塑」相關政策,但她習慣了出外旅遊會自備洗髮水、沐浴露等洗漱用品,新措施對其影響不大。不過,她同時指,因平日使用電動牙刷,但太重故旅行時很少會帶出門,而木製牙刷十分難用,「日後如果再到香港旅遊,或會選擇多花幾元在酒店及超市等地方購買塑膠牙刷。」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