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減肥真的很難嗎
保持健康體重十分重要
體重指數(BMI)是量度過重和肥胖程度的其中一種方法,計算方法是把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以米為單位)的平方:公斤/米2。香港的成年人來說,BMI達23.0至少於25.0公斤/米2即屬超重,而體重指數達25.0公斤/米2或以上即屬肥胖,會增加患上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血壓 、心臟病 、高膽固醇、糖尿病、腦血管病、膽囊病、關節炎、睡眠窒息和部分癌症 。肥胖就是慢性發炎
脂肪細胞會持續製造及分泌促進發炎的脂肪激素,包括IL-6、IL-8、TNF-α,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進而造成各種的代謝異常,如血糖值過高。而過多胰島素也會促進發炎,發炎又導致肥胖,這時脂肪組織當然又增加了。而肥胖長時間若果不處理的話會導致肝炎、肺炎、神經炎、腎臟炎、自體免疫疾病、關節炎、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各種問題。
不要胡亂減肥
坊間有不少沒有科學根據的減肥方法,這些方法為達至減重效果做法十分偏激,可能要不吃澱粉質或每日只吃兩餐。這些方法除了會令新陳代謝率受損,也會增加肌肉流失, 導致骨質疏鬆,越減身體就越差,甚至弄巧反拙,可能令身體免疫力下降。在臨床門診案例,最近常見因為一些人誤信了網上的不實信息,進行高蛋白低澱粉飲食,導致肝腎功能亦開始受損。如果大家要有效控制體重又不會影響健康的話,就應該從正常的低脂低熱量飲食方案著手。
個人化控制體重方案
進行詳細身體成分分析,可以了解身體結構,脂肪量及肌肉量比例,再作出準確的減肥策略建議
減肥——有人話「登天難,減肥更難」。其實減肥的確是有難度的,因為每個人肥胖的原因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飲食習慣也不同。要有效訂立成功減肥方案,減肥其實是一條加減數, 一天攝取的食物熱量總和減去基本新陳代謝及活動消耗量,如得到負數,就可以達到減磅的效果。相反,如得到正數的話就能做到增磅的作用。所以首先要了解你自己每天的基本新陳代謝數值及所有活動消耗,然後可以找個營養師,以均衡及健康飲食的法則去計劃你每天的食物熱量及營養分佈去達到負卡路里及減肥的效果。如每天能減去500至1000卡路里,一個月便能減去三至四公斤的體重。當然,適量的活動對減肥是十分重要的,如每日步行半小時便可以消耗150卡路里,對減肥有莫大的幫助。最後,減肥不能亂減,身體壞了,新陳代謝率變慢,減肥就難過登天了。
醫學代餐減肥
要有效減肥,就必須要量度出最準確的基礎代謝率
其實多年來營養師都會在臨床上使用代餐替過重及癡肥病人減肥。應用在臨床上的醫學代餐多數是低熱量、高蛋白及含有高維他命礦物質的營養飲品,對一些基礎代謝率過低、肌肉少及身體脂肪過高人士特別有效。過重或癡肥人士的低熱量飲食(每日限攝取1,000至1,500卡路里),使用醫學級代餐來控制熱量對比,單純於飲食上的熱量控制,減重效果更理想。如每日的總熱量攝取中有60%或以上是來自醫學代餐,保持3至6個月,減重效果為最大,可減去約3至7公斤。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