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1)

九龍城寨:在漫畫和光環裏繼續活下去

由導演鄭保瑞執導的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在香港和內地同時爆火,是近年難得的叫好又叫座的港片。《九龍城寨之圍城》5月15日在香港衝破5000萬票房,在內地則突破5億人民幣大關。近日,九龍城寨亦在康城宣佈要拍二、三集,成為三部曲。在互聯網上,圍繞這部電影的討論也層出不窮,從細緻的布景、武打的設計,到選角的特別、人物的暗喻……而不少人還翻出九龍城寨的真實影像或照片細細品味一番,總之任何帖子只要有「九龍城寨」這四個字便賺盡流量。(本文無劇透,可放心閱讀)

筆者也去觀賞了這部電影,為票房貢獻了一點微薄的力量。但是看完卻覺得,導演、監製在訪談中體現出來那些思想的深度去了哪裏?怎麼像看了一部漫畫一樣?不過原來是筆者後知後覺,《九龍城寨之圍城》確實有漫畫的「底色」,本身就改編自余兒所著的小說《九龍城寨》及司徒劍僑創作的同名漫畫。且不論戲中角色「大老闆」(洪金寶飾)整天漫畫不離手,全片很多武術動作也是依漫畫設計,這也是一種「忠實於原著」。


打開互聯網的評論區,不少人喜歡的正是電影中「漫畫式武打」,看完夠「爽」就行。話說回來,香港社會氣氛壓抑,入電影院就是為了開心刺激,「爽片」更能叫座,這也沒錯。不僅「打得爽」,電影也契合了當下香港的懷舊潮流,凡是「七八十年代」「老香港」,就像戴上光環,怎麼都是好的,連九龍城寨也不例外。


眾所周知,九龍城寨是歷史上著名的「三不管」地帶,內裏到處亂搭亂建、衛生惡劣,且魚龍混雜、「黃賭毒」叢生。在90年代,九龍城寨全面拆卸之時,香港人倒是毫不可惜,反而日本、西方很多學者大力呼籲保留,很多影像、訪談、測繪資料也是由他們完成。很多外國影視作品以九龍城寨為藍本,創作出一幅「賽博朋克」的景象,如日本的《攻殼機動隊》中的「擇捉特區」便是如此。


這本身並不奇怪——在人類學、社會學眼裏,這種「罪惡淵藪」的地方就是研究和創作的富礦,影視創作者視為靈感源泉,對普通人而言更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沒有葛咸城(Gotham City,內地譯高譚市)就沒有蝙蝠俠,沒有鰂魚涌「怪獸大廈」(海山樓)就沒有《變形金剛4》,尖沙咀要是沒有重慶大廈,也少了一點趣味。你說海山樓全是窩藏罪犯的嗎?當然不是。但是攝製組在這裏被「陀地」要求收保護費,搞得變形金剛也要報警,這就成為了地久天長的都市傳說。


而港產電影,長久以來更是有「浪漫主義犯罪美學」的傳統,簡單點來講,就是「反派太帥」。在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裏,主要的角色可謂「沒一個好人」,要麼是偷渡客,要麼是黑社會,辦假身分證、搶掠毒品、黑吃黑、一言不合即拳腳相加,但這不妨礙他們當中也有情義俠士,對於城寨中的普通居民關愛有加、呵護備至。電影中不乏溫情畫面,完全符合了互聯網懷舊潮流的「雖然過去物質條件不好但是有人情味」「即使我們處於弱勢也是團結一心」的美好幻想。電影宣傳語「離不開,留不低」(原為林憶蓮1989年作品《燒》歌詞),以及台詞中的「你瞓得到,唔係因為城寨,而係因為城寨嘅人。」「入得嚟城寨,你幫人、人幫你。」「要贏一起贏,輸就一起輸」等等,處處反覆強調這一點。


所以說,《九龍城寨之圍城》這部電影,給九龍城寨的都市傳說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現在老一輩人回憶起城寨,很多人都是說「害怕,不敢進去」「從來沒進過,路過也要走快步」。今天的香港人要是能穿越回去,相信也同樣不敢越雷池一步。電影中惹人憐愛的「魚蛋妹」(王尹菁飾),小小年紀便要學習製作手工魚蛋,但筆者看過有人翻出「城寨魚蛋」作坊的錄影,但凡見過那污水橫流的衛生條件,今人絕不敢下嘴品嚐。可見所謂懷舊,懷念的不是真實城寨本身,而是那個光環,那個傳說。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