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繽紛」幾個香港金曲夜
高謀满座,竟不見一個方案出台:讓香港盛極一時的金曲(含粵語和普通話)也走到前台「繽紛」起來!
香港經典金曲的生命力
香港經典金曲,是香港文化的一張王牌。
有人會說,姜濤不正在開音樂會嗎?感謝香港新生代歌手的努力,保住了香港流行曲的血脉。只是年輕一代歌手在內地或亞洲,風頭還在積攢,也未走向經典,尚比不上八、九十年代香港歌手的影響。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曲特別是粵語歌,在內地甚至亞洲常被傳唱。筆者在內地旅遊,不論是大城或是小鎮,都不時聽到傳出的粵語流行曲。沉浸曲中,一時真不知此地何地。
大灣區香港粵語金曲一貫的熱度就更不用說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着內地改革和香港經濟北上的影響,一大批香港電影、電視劇在內地上映,很多影視作品的主題曲和歌手演唱的歌曲被製作成錄音帶或後期的激光唱片,歌聲在內地大街小巷和家庭中傳唱,一批歌手也為人熟知:許冠傑、徐小鳳、葉振棠、張國榮、陳百強、譚詠麟及溫拿組合、梅艷芳、王菲、葉蒨文、林憶蓮、林子祥、四大天王、鄭秀文、草蜢、李克勤……抱歉,芳名未可盡錄。
直到今天,王菲仍兩地走紅;張學友還可憑當年的曲目在內地巡唱;譚詠麟、李克勤是內地音樂節目的常客;葉蒨文、林子祥夫婦也不時出現在內地音樂節目中。他們人雖漸長,餘威猶在,一出場便獲得更熱烈的掌聲。
最近在內地網上不時刷到一些視頻,證實了香港經典金曲尤其是粵語金曲的生命力。
地標:重慶黃桷坪大樹下的火鍋店。老板叫多哥,用與客人對唱粵語金曲為吸客手段,帶旺了火鍋店生意。
最先刷到的視頻是演唱《朋友》──譚校長的保留節目。
「繁星流動,和你同路。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默默以真摯待人……」歌聲一起,原以為一個是模仿譚校長、另一個是音色粗獷的歌手。再細聽,前一名食客的聲音竟更為通透;多哥也字正腔圓,韻味別具。周圍食客配合着掌聲叫好,氣氛甚是熱烈和洽。
再多聽幾曲,唱的都是八、九十年的電視劇插曲和歌曲。食客中不少是專程去「過把癮」的香港或廣東的粵語母語者,也有不少是外省的粵語金曲好者。他們雖吐字不準,但看得出是在卡拉OK反復浸淫操練過的。老板在其他曲目中有幾個字音如不、音、信等非粵語母語者易出事的錯音,可見他不是粵語母語者。
他們都是藏龍卧虎在民間的高手,能把香港粵語流行曲唱到如是水平,熱忱可見,誠意可嘉,值得鼓掌。
《朋友》是1985年香港電影《龍兄虎弟》的插曲,近四十年了,生命力仍在民間茁壯。
《繁花》的音樂回響
《繁花》是香港導演王家衛六年「磨」出來的電視精品,反映了八、九十年代上海灘開放改革中眾生的命運,開播後成了關注熱點。其中被重用的音樂元素中,選用了當時流行甚廣的57首歌曲,其中香港金曲特別是粵語歌佔了重頭。音樂一起,那個時代的人物和氛圍流動眼前,喚起人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和自己的過往,成了所謂「爺青回」(爺爺的青春回來了)的集體體驗。
細數劇中的歌曲,除台灣流行曲、日語流行曲、越劇、滬劇唱段外,更多的是由香港歌手演繹的流行曲,如張學友的《偷心》、陳百強的《一生何求》、王菲的《執迷不悟》、Beyond的《光輝歲月》、溫兆倫的《隨緣》、徐小鳯的《夜風中》……
這些歌配合着劇情,留下了八、九十年代的畫面。
觀眾觀劇也聽歌,懷想自己在每首歌中的歲月,嗟嘆四十多年時光的滄桑。
《繁花》召回了對香港流行曲特別是粵語歌的社會熱度,這或是王家衛始料未及的。
香港經典金曲為何受到歡迎
PART 01
香港經濟的影響力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影響力大小,其基礎是經濟實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經濟正遇上內地「開放」的大變革,表現出空前的活力。香港資本流入內地,一批影視作品及其插曲也隨之流入了內地,對粵語和粵語歌及香港流行曲感興趣者日增。與香港口語相通的大灣區人毫無難度地最先唱響了香港粵語歌,魅力繼而流向全國。
曾記否,電視劇集《大俠霍元甲》開播,城鎮萬人空巷,處處響起葉掁棠的歌聲: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
曾記否,電視劇集《上海灘》開播,葉麗儀引吭高歌「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仿如一聲令下,觀眾齊齊「擔櫈仔」坐到電視機前,看那時正帥殺香港的周潤發和靚到如今的趙雅芝……
曾記否,電視劇集《大地恩情》開播,表盡家在珠江的農家兒女命運坎坷。那首主題曲「河水彎又彎,冷然說憂患」經關正傑演繹,帶着故鄉深情和別鄉憂傷走進了觀眾心中……
說起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視及它們的插曲,現在五六十歲左右的大灣區人大多能說上幾句和哼上幾曲。
PART 02
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情緒價值
香港流行金曲特別是粵語歌,題材豐富,提供了多種人生情緒價值。勵志的、愛情面面觀的、感慨人生的……均見詞曲出色。
代表了香港人精神的《獅子山下》(詞黃霑,曲顧嘉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只要音樂一起,香港市民大都會動情投入,生出自豪。
李克勤的《紅日》(詞李克勤,曲立川俊之):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顚流離命運就算恐嚇着你做人沒趣味,別流淚心酸更不應捨棄,我願能一生永遠陪伴你……
歌詞充满了勇氣,曲調充满了活力,唱時令人有恨不得跳躍的感覺。
筆者在大學裏教粵語,這是課堂活動的保留曲目。來自內地的年輕學子一唱總是止不住地雀躍,投入其中。
梅艷芳留給世人的最後一曲《夕陽之歌》(詞陳少琪,曲馬飼野康二):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雲霞漸散,逝去的光彩不復還……
梅艷芳曾享盡舞台輝煌,臨別人世時用最後的力量唱出了人生滄桑,常催人感觸淚下。
再看《憑着愛》(潘源良詞,盧冠廷曲),把人生的波折和對愛的執着表現得通透淡定:曾在這高高低低彎彎曲曲中跌倒,才驟覺開開心心簡簡單單已極好。最美麗仍然是愛,帶淚賞仍然是好……
這首曲子自帶的從容氣質,吸引了台灣歌手姜育恒,他用國語唱了重新填詞的《再回首》,在台灣、內地也深受歡迎。
香港粵語金曲中也有諧謔、有趣、樂觀的,且看許冠傑在電影《半斤八兩》的演唱(詞曲許冠傑):我哋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直頭係壞腸胃,搵嗰些少到月底點夠使(奀個鬼),真係認真濕滯……歌詞口語化,內容貼地,為一些勞苦打工仔說出了感受,在基層市民中甚有市場。
至於愛情題材的,香港金曲特別是粵語金曲簡直多如牛毛了,王菲演唱的《因為愛情》(詞曲小柯):給你一張過去的CD,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有時會突然忘了,我還在愛着你……
筆者保留着這張CD。有時聽聽,那種年輕時的心動還會突然湧上心頭。畢竟我們都年輕過。
九十年代大受歡迎的陳奕迅的《好久不見》(詞施立,曲陳小霞):只是沒了你的畫面,我們回不到那天。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不再去說從前,只是寒喧,對你說一句:好久不見……
很多人都喜歡歌中對沒有結果卻又難忘的感情的表現:繚繞不散,但又含蓄、隱忍。
香港的流行曲代言了許多人生情緒,容易使人聽入心,引起共鳴。
PART 03
曲調旋律富感染力
香港有許多出色的填詞人和作曲家。香港流行金曲所以流行,是因其情感真實貼地,細節畫面真切,不作空洞表逹,每句歌詞都引人入心,每節曲子也旋律和悅優雅或氣韻激蕩。通俗地說,就是「好聽」。
香港流行金曲不論是粵語還是普通話的,有部分出自日本作曲家之手。但聽眾毫無違和之感,這是因為音樂本身具有世界性的一面。不同特質的音樂交融,豐富了香港流行金曲的表現力,令香港金曲慢歌有別樣的細膩、柔綿、雅緻,快歌則含活潑、鏗鏘、躍動。
說到最後設問:如果香港舉行系列香港流行及粵語金曲演唱會,請出目前還活躍在樂壇如譚校長等一眾實力唱將大展歌喉,黃桷坪的多哥與對唱者以及大聲叫好的聽眾,會不會打張機票飛來香港一飽耳福?再多搞幾場不同主題的懷舊演唱會,諸如順勢而去搞個「《繁花》歌曲演唱會」,又會如何?
人需從緬懷中去豐盛心靈,厚重精神。那些金曲可以满足這種需求。
相信那些金曲造就的「繽紛」,更值得期待。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