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巴黎奧運賽程過半,意外與爭議接二連三

奧運會是2024年夏天最受關注的盛事。7月26日至8月11日,巴黎奧運會在法國巴黎盛大舉行,這也是奧運會時隔100年後重返巴黎。「舊場地」仍有「新看頭」,運動員頻頻退賽、塞納河水質問題、兩國運動員被禁止以國家名義參賽,以及參賽者的性別爭議,一場盛事伴隨着接二連三的意外與爭議。本文還將聚焦復活賽和一人代表團等小眾奧運議題。

為何運動員紛紛退賽

在這次奧運會的退賽名單中,大部分運動員的退賽原因是傷病。

在巴黎奧運會開幕前,就已經掀起了一波退賽潮。在網球賽場上,包括波蘭選手胡爾卡奇、丹麥選手魯內以及捷克選手萬卓索娃,因傷宣佈退出比賽。

中國撐杆跳老將李玲在賽前訓練中大腿後側膕繩肌腱斷裂,經過緊急手術,儘管傷情嚴重,但短期內無法恢復,只能遺憾地錯過了巴黎奧運會。

隨着比賽的進行,運動員們也在傷痛中掙扎。在羽毛球女單半決賽中,西班牙名將馬林因右膝傷勢再次退出比賽,此前她曾因膝蓋問題接受手術,未能參加東京奧運會。

除了傷病外,還有運動員因其他原因退賽。據報道,日本體操界的「未來王牌」宮田笙子因涉嫌違反隊規(吸煙和飲酒)而退出日本代表隊。

丹麥羽毛球選手克里斯蒂安森因未按規定提前報備行程,遭到禁賽。由於他參加的是雙打項目,裁判組商議後移除了其搭檔的參賽資格。

英國馬術選手杜雅爾丹因虐馬事件被取消參賽資格。

東京奧運會的網球女單冠軍本西奇也沒有參加本次奧運會。她並非因傷病而休賽,而是因為四月份成為母親,需要留在家裏照顧她的女兒。

比利時奧委會週日宣佈,原定參加鐵人三項混合接力賽的游泳選手米歇爾因病退出比賽,而在此前,這位選手在塞納河中游過泳。

塞納河水質問題致多名運動員患病

鐵人三項是將游泳、自行車和跑步三項運動結合而成的獨特體育項目,它考驗運動員的體力和意志。在本屆巴黎奧運會中,鐵人三項的混合接力賽和馬拉松游泳比賽等水上項目將在塞納河中舉行。

長達一百多年,法國政府一直禁止人們在塞納河中游泳,因為河水中存在過量的大腸桿菌,這給在此進行比賽的運動員增添了不少壓力。為了舉辦奧運會,法國政府耗資14億歐元(約78億人民幣)對塞納河進行了治理,以淨化水質,希望在比賽開始前達到水質標準。


在奧運會開幕前9天,巴黎市長親自下水在河中游泳,試圖證明河水安全。然而,直至今年6月,河水中的大腸桿菌含量仍然超出體育聯合會設定的安全值約10倍。

7月31日,鐵人三項比賽終於拉開帷幕。由於塞納河水質的影響,本屆奧運會的鐵人三項比賽過程異常艱難。7月28日和29日,巴黎遭遇暴雨。雨水會對水質造成影響,因為沒有陽光消毒,這兩天的水質不達標,主辦方取消了選手在塞納河的適應性訓練。原定於7月30日早上8點開始的男子鐵人三項賽也因水質原因推遲了一天。

當天,塞納河進行了四次水質檢測,只有一次符合世界鐵人三項賽的大腸桿菌安全值,其餘次數均超標,其中一次甚至明顯超標。同時,天氣預報發布了暴雨警告,對水質也不利。主辦方表示,他們已準備採取「最後的手段」取消鐵人三項游泳環節。

直到30日晚,水質才符合比賽要求,讓擔心比賽取消的運動員們鬆了一口氣。在比賽當天,加拿大選手米斯拉丘克衝過終點,取得第九名,但賽後他突然開始持續嘔吐。


不僅他一人遇到這種情況。據報道,比利時選手米歇爾參加完比賽後持續不適,已住院四天接受治療,比利時媒體指出,米歇爾住院的原因是其體內的大腸桿菌超標,造成胃和腸的不適。而隨後,比利時正式宣佈退出即將舉行的鐵人三項混合接力賽。

另外一名瑞士鐵人三項運動員也患上了胃腸道疾病,但瑞士體育協會表示無法確定這是否與塞納河水質有關。

白俄兩國因烏克蘭戰爭而被禁止參賽

此次巴黎奧運會上,來自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運動員在參賽時沒有以自己國家名義參賽,獲獎時也無法升起祖國國旗或奏唱國歌,而是在「AIN」的名義下參賽(即個人中立運動員,法語翻譯簡寫為「AIN」)。

自2017年以來,俄羅斯連續第四次被禁止作為國家參加奧運會,俄運動員以「個人中立運動員」(法語翻譯為AIN)的身份來到巴黎參加比賽。同樣以AIN身份參賽的還有首次被禁止以國家名義參賽的白俄羅斯運動員,此次巴黎奧運會,這兩個國家因捲入烏克蘭戰爭而被禁止參賽。

運動員想要獲得以個人名義參加奧運會的資格,必須通過雙重審查:第一關是由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把關,第二關則是國際奧委會設立的一箇中立運動員資格審查小組,它們將評估運動員是否合規。通過了審查,國際奧委會才會邀請他們參加奧運會。

國際奧委會去年表示,預計今年巴黎奧運會最多會有55名俄羅斯人和28名白俄羅斯人蔘賽,「最可能的情況下」分別是36人和22人。但實際上只有15名俄羅斯人和17名白俄羅斯人接受了邀請。部分運動員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拒絕了邀請。


白俄羅斯運動員伊凡·利特維諾維奇以個人名義在彈翻床項目上獲得金牌,第二三名均為中國運動員。


阿爾及利亞拳擊手伊曼·哈利夫的性別爭議

阿爾及利亞拳擊手伊曼·哈利夫於8月1日在女子66公斤級拳擊預賽中,擊敗意大利拳擊手安吉拉·卡里尼。這場比賽只持續46秒,卡里尼就「因身體疼痛」主動放棄。隨後,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等人發表評論,聲稱哈利夫是男性或變性人,並質疑這場比賽的公平性。

哈利夫是女性還是男跨女跨性別者?這一爭議來源於國際拳擊協會的指控。國際拳擊協會表示,哈利夫和台灣拳擊手林鬱婷「未能滿足必要的資格標準,而且被發現比其他女性選手更具競爭優勢」。該協會聲稱,這兩名拳擊手未能通過事實上來源不明的資格測試,但以上所有測試結果未作具體説明。


哈利夫從出生則是女性,也曾多次參加拳擊比賽,成績優異,被阿爾及利亞國家隊發掘,來到了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為國爭光。其次,阿爾及利亞國家法律禁止變性手術,「跨性別者論」更是無從談起。

對此,哈利夫表示,她因性別誤解而遭受的一系列仇恨審查「損害了人的尊嚴」,在經受到國際社會暴力爭議後,她呼籲停止對運動員的欺凌。而她的意大利對手卡里尼後來也表示,她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並希望向哈利夫道歉。

奧運會也有「復活賽」?

今年奧運會大部分個人田徑項目的比賽出現「復活賽」機制。它被稱為「repechage」,意味着參加男子和女子200 米、400 米、800 米、1500米和跨欄項目的田徑運動員,現在可以獲得額外一輪比賽的機會以進入各自項目的半決賽。

在奧運會的舊規則中,每場預賽中名次靠前的選手將自動晉級半決賽,而未獲得參賽資格的選手中成績最好的選手將填補半決賽的剩餘席位。現在,沒有自動晉級半決賽的選手將參加第二場比賽以獲得資格。根據比賽項目的不同,有兩到六名選手從復活賽晉級到半決賽。

8月4日,巴黎奧運會田徑項目女子400米跨欄第1輪在法蘭西體育場舉行。選手們分為5組競技,每組前3名以及其餘成績最好的3位晉級半決賽,其他成績有效選手進入復活賽。

中國選手莫家蝶在第三組出戰,與一眾名將同槍。最終她排名小組第六,進入復活賽。

我國「短跑皇后」珊蒂在法國時間星期天(8月4日)上午於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舉行的巴黎奧運會女子200米首圈賽中,跑出了23秒21。中國選手莫家蝶於8月5日下午參加田徑女子400米跨欄復活賽,跑出54秒75的個人最佳成績,排名復活賽小組第一,成功晉級半決賽。

值得注意的是,男子和女子100米比賽沒有復活賽,而是設有預賽輪,該預賽輪是第一輪之前的附加賽,第一輪比賽自動獲得參賽資格。復活賽是田徑項目在奧運會上的一個新亮點,但摔跤、賽艇、柔道和場地自行車等其他運動項目在各自的奧運會比賽中都曾採用過第二次機會輪的類似規則。

一人國家代表團表現如何?

巴黎奧運共有超過200個國家或地區參賽,其中瑙魯、伯利茲、列支敦士登及索馬里,都是一人代表團。除了列支敦士登,其餘3國的運動員都是田徑選手,來自瑙魯與伯利茲的運動員參加男子100米,索馬里的選手將在本次奧運會參加男子800米項目,列支敦士登的選手則角逐男子山地自行車賽。

(作者:向宇  殷子灝)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