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選舉失利,馬克龍押注提前大選
法國總統馬克龍決定解散法國議會下院,並宣佈於6月30日和7月7日舉行新的議會選舉。選民在未來幾周內重新投票選出議員,結果很可能為法國極右翼自二戰以來首次領導政府鋪平道路。此舉是馬克龍對歐洲議會選舉失利的直接而大膽回應。
在6月6日到9日剛剛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馬克龍的競爭對手馬琳·勒龐領導的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支持率飆升,使得馬克龍所在的復興黨處於弱勢地位。根據初步統計,國民聯盟黨在選舉中贏得了約32%的選票,是復興黨得票的兩倍。此外,社會黨也以14%的得票率緊逼其後。
馬克龍領導的執政黨復興黨在國民議會中擁有 169名議員,是議會577個席位中最大的黨派。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黨是最大的反對黨,擁有88個席位。
面對極右翼在歐洲大選中的壓倒性勝利,馬克龍放手一搏,通過解散議會尋求重奪主動權,以期避免在剩下三年任期中變成「跛腳鴨」總統。在極右翼勢力席捲整個歐洲大陸、引發廣泛震驚之際,馬克龍的目標是爭取中間派和左派選民的支持。
這一策略令一些極右翼領導人措手不及,迫使國民聯盟陣線以比其預想的更快的速度進入選舉狀態。勒龐則對馬克龍這一決定表示歡迎,並在其政黨支持者面前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執政」。
法國是多黨制國家,總理從國民議會多數黨中產生。自1958年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法國已經經歷過三次「共存」時期,即總統和總理來自不同的政黨。在這種情況下,總統雖然仍在國防和外交政策方面保留領導作用,但在國內政策制度上將會失去主導權。
更大的危機在於,如雙方在重要問題上持有不同立場,政府政策將反覆無常,極大影響執政效率,政策的最終形態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總統和總理之間的個人關係。
勒龐在過去兩次總統選舉中均位居亞軍,目前仍是議會中的黨魁,並且將在2027年再次參選總統席位。喬丹·巴爾德拉是勒龐的得意門生,28歲的他已成為國民聯盟黨有力的總理候選人。據最近法國民意調查,巴爾德拉的支持率以33%遙遙領先,遠超於復興黨瓦萊麗·海耶的16%。
馬克龍是堅定的親歐派,而勒龐和她的政黨則夢想從內部瓦解歐盟,如國民聯盟拿下議會多數席,馬克龍在剩下的三年任期中,將不得不找到一種方法與一位來自強烈反對其大部分政策的政黨的總理合作。
延伸閱讀
極右翼在歐洲選舉中取得進展,但可能難以團結起來—BBC News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v22p9dl415o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