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實現以巴和解的條件與展望

2023年10月7日清晨六時半,哈馬斯宣佈對以色列實施代號為「阿克薩洪水」的突襲閃擊,造成大約1200以色列人死亡,以色列隨即全面反擊。10月8日,以色列內閣宣佈國家進入「戰爭狀態」。這是繼1973年10月第四次以阿戰爭後,又一次中東的地緣局勢衝突升級。

10月9日,以色列全面封鎖加薩走廊,切斷對該地食品、水、電和燃料供應,加劇了人道主義災難危機。10月27日,以色列對加薩地區發動大規模地面攻勢。聯合國大會投票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國家呼籲立即實行人道主義停火。10月28日,援助機構再次警告加薩正在發生平民的災難。自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截至戰爭爆發的第175天,至少有32,623巴勒斯坦人死亡,超過75,092人受傷。


在加薩的死傷者當中,絕大部份是平民,尤其是婦孺及兒童,甚至是記者,醫護人員,外國的緩助人員等等。以色列軍方,一邊指示加薩巴勒斯坦人的撤退方向,但不給足夠時間。一方面攻擊撤退中的平民,甚至要逼迫滿是傷病者的多間醫院撤退,然後攻入醫院,到以色列軍撤退後,甚至發現亂葬崗和屠殺坑,死者數以百計。目擊者稱是以軍在醫院進行屠殺。以色列军队正重演着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暴行。


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從1949年開始,就被以色列人殘酷對待。1947年11月29日的聯合國第128次全體會議通過「181號決議 」,即實施分割巴勒斯坦領土的分治方案,以色列獲得57%的沿海肥沃土地和優質出海港口,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而擁有180萬人口的巴勒斯坦僅得到43%的貧瘠土地,約1.15萬平方公里。


1948年5月16日,以色列獨立戰爭爆發,最終以色列完勝告終,巴勒斯坦人不但從此喪失了獨立建國的機會,而且淪為被壓榨,任以色列人長期魚肉和打壓的低等公民。2022年12月29日,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就任第三任總理,其右派作風,尤其是強硬對付巴勒斯坦人的政策,為哈馬斯這次全面進攻,埋下了伏線!


2020年5月24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地方法院曾就內塔尼亞胡涉嫌貪腐等指控開庭審理。內塔尼亞胡上任總理後不久,2023年1月,內塔尼亞胡便公佈了司法改革方案,企圖削減司法部門及議會對行政主導的影響力,結果遭到以色列社會強烈反彈,引爆連串示威活動。甚至國防部長格蘭特(Yoav Gallant),因後備軍人加入示威,亦一道離職。就在以色列內耗時,再加上由於以色列軍警,多次進入阿克薩清真寺對巴人進行血腥鎮壓,造成大量死傷,被回教徒視為侮辱。新仇加上舊恨,故哈馬斯領導下的加薩武裝分子,在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本土,進行「無差別攻擊」!


2023年10月8日,民望低迷的總理內塔尼亞胡,宣佈以色列進入戰時狀態。但同以往不同,無論以色列國內,甚至是寄居世界各地的以色列猶太人,都同時出現了大規模反戰示威遊行的浪潮。在2024年夏天,美國大學的畢業季節,因以色列屠人坑事件暴光,导致美国各所大學紛紛出現反以色列示威,甚至於大學當局需要召員警清場。同樣,英國,歐洲各國,甚至澳洲,傳統親以色列的國家,都有大規模反以色列示威游行活动。


由於猶太人曾經亡國1900多年,其後裔散居世界各國,因善於營商而積累財富,從而控制各國經濟命脈。又由於其營商以自身利益為先,近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由量子基金猶太裔(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操控大手買空賣空,由泰國起席捲東南亞甚至俄羅斯。因一己之利,陷亞歐多國於水火之中。遠如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後,佔德國人口1%的猶太人,控制了德國經濟,使民不聊生,德國人吃盡苦頭。這是後來希特勒(Adolf Hitler)下令屠殺猶太人的原因。


由於歐美各國均被猶太人控制經濟及傳媒,在國家政策上,歐美各國無論以色列是對是錯,都是一面倒支持以色列。尤其是美國,多次在聯合國安理會行使否決權以保護以色列。


以巴在這次衝突中,有260多名人質在哈馬斯武裝份子手上,人質家屬有要求和平解決,並多次示威。另外,亦有人質在事件中被以軍誤殺。凡此種種,要負責任的始終是戰時內閣總理-內塔尼亞胡。加上內塔尼亞胡有貪腐案件在身,對其本人猶如定時炸彈。

另外,根據國際刑事法院(ICC)首席檢察官卡裡姆·汗(Karim Khan)的申請,內塔尼亞胡、以色列防長格蘭特以及3名哈馬斯領導人面臨逮捕令。指控主要涉及戰爭罪、反人類罪和危害人類生存罪等罪名,內塔尼亞胡被譴責在去年10月7日後的反恐戰爭中,在加薩地區使用飢餓等反人類手段作為戰爭武器。這一行動被認為剝奪了加薩地帶平民的生存必需品,導致巴勒斯坦平民巨大的傷亡。據該令,有關條約適用於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領土,即相關控罪適用於內塔尼亞胡本人。


以色列戰時內閣「三巨頭」之一、前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威脅將會退出內閣。若果真如此,他必定進一步用貪腐案挑戰內塔尼亞胡的地位。內塔尼亞胡本以加薩戰事,提升自己民望,分散貪腐案對其之不利影晌。但,事實是以軍之過份使用武力,造成近乎:「種族滅絕」的結果,成為國內及國際間之反彈高潮的重要緣由。


若以色列強硬的主戰總理下臺,將是以巴儘快結束戰火,邁向和解與和平的第一步。而容許巴勒斯坦人立國,將是以巴和解談判的美好終點。美國培養以色列為其中東打手已66年,在以巴這次衝突前,美國剛促成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世紀和解。中國則勸和促談,達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和解。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地位在中東至國際間急升。中國可在以巴和解中,繼續扮演非常重要的和平使者角色。

美國在這輪以巴戰事中,刻意避免戰事擴大,以免自身陷入更加被動的雙線作戰(東歐及中東)困局。近期以色列已主動空襲伊朗高階軍官開會處,並造成大量死傷。伊朗隨即反擊,但全無戰果,加上總統萊希(Ebrahim Raisolsadati)墜機薨逝,暫時應不會對以方展開具有威攝力的攻擊。


美國總統大選預定於2024年11月5日舉行,應該是拜登(Joe Biden)和特朗普(Donald Trump)之爭的巔峰對決。如拜登繼續當選,當會要求以色列儘快停戰,停止軍事佔領加薩。並很大可能邀請中國參予其中的調停。但如果是特朗普當選,將會採取拉攏俄羅斯的政策,中止軍援烏克蘭。由於特朗普慣於執行美國優先政策,對以色列的軍援,未必如前任慷慨,但仍会放任以色列對巴人為所欲為。簡單而言,美國大選,若是拜登當選,應對早日實現以巴和解相对有利,因為拜登需要在新屆華府任期前,儘快修復本國與國際的反戰情緒,以提升民意支持度。而內塔尼亞胡,理應被送上國際軍事法庭追究其戰爭罪行。若是特朗普再度上臺,也將會重檢拜登政府對以色列「模棱兩可,聽之任之」,致使中東危機日益深化的冒險政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一方面可能會請中俄出面斡旋調停,促成以巴早日和談。另一方面,美國會將其維繫全球霸權戰略中心進行調整,由中東轉向東海和南海,目的還是繼續圍堵遏制中國的復興崛起,這是美國一慣的對華戰略,不可不防。

作者:偉文、健元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