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堅定靈活應對美西方挑戰
在涉俄烏衝突方面,聲明稱,七國將繼續採取措施打擊中國援助俄羅斯國防工業,尤其,明確表示打擊對象包括金融機構。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會議前已表達美國的這一意向,但這次是由七國集團峰會形成一致意見。
中國包括香港地區的金融機構必須有應對預案。
在國際貿易方面,聲明稱,中國對全球有害的「產能過剩」正在向更多產業部門擴展(harmful overcapacity in a growing range of sectors)。
耶倫在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會議前,也公開表達了美國這一意向,但形成七國集團共識的是在意大利舉行的峰會。這意味着美西方以「去風險」為名,行與中國逐步「脫鈎」之實的部署,將從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向更多中國具競爭力的行業或部門擴展。
歐盟對華遏制有害無利
誠然,聲明同時表示,七國集團謀求與中國保持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需要同中國合作。然而,美國繼續以中國為其最主要對手,西方對華戰略繼續以競爭為基調,它們與中國在有限領域的所謂合作,不僅不能切實解決全球性問題,而且在合作中貫穿打壓和遏制,將令全球局勢朝着惡劣方向演變。
七國集團中,英國是美國最忠實的追隨者,此為英美特殊關係的本色;日本和加拿大也基本唯美國馬首是瞻;法德意作為歐盟的主要成員,不同程度爭取歐盟或歐洲戰略自主。因此,各國在具體制訂和執行本國的有關政策措施時,會呈現一定程度的差異。
例如,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具體而言,擬對比亞迪汽車加徵17.4%的關稅,對吉利汽車加徵20%的關稅,對上汽集團汽車加徵38.1%的關稅。其他「配合調查的公司」將被加徵21%的關稅,「不配合調查的公司」將面臨38.1%的關稅。
歐盟不「一刀切」而是區別對待中國不同車企,反映它顧及中國可能反制。在歐盟成員國中,德國和匈牙利政府當天分別公開表示反對。德國交通部長Volker Wissing在社交平台X發帖稱,歐盟的做法將打擊德國車企及其高級產品,憂慮歐盟此舉適得其反,冒與中國打貿易戰的風險。匈牙利經濟部長批評歐盟此舉如同雙重歧視,影響不止中國還包括個別車企,形容做法「過分保護主義」。
鑒此,中國反制必須既顯示不怕美西方打壓遏制的堅定和長期鬥爭的堅韌,又展示對美國和歐盟予以某種區別對待的靈活。
中國車企應積極拓展海外投資
對於美國,不抱幻想,堅決鬥爭。對於歐盟,適度反制,同時以擴大在當地投資設廠來保持市場份額。
目前,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第一名是中國市場,2023年銷售近600萬輛,佔全球總銷量的40%;第二名是歐洲,2023年銷售約320萬輛,其中,德國逾50萬輛;第三名是美國,2023年電動汽車銷量達140萬輛;第四名為日本,但其2023年僅銷售10.2萬輛電動汽車。中國不能放棄歐洲市場。
歐盟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從2020年的16億美元,激增至2023年的115億美元,佔歐盟所有電動汽車進口的37%。其中,中國自有品牌的份額過去2年大增,加起來超過了特斯拉。比亞迪的目標是到2026年在歐洲獲得5%的電動車份額,並希望不久之後躋身歐洲前五大汽車公司之列。歐盟加徵關稅後,中國車企應加大在歐盟成員國投資設廠。
至今,中國在歐洲的電動汽車投資高度集中於匈牙利。匈牙利同中國關係友好,是中東歐重要製造業中心,具備現代化生產設施和成本較低的技術工人。匈牙利政府推行稅收減免等支持新能源產業的優惠政策,當地成為中國電動汽車投資熱土是應有之義。面對歐盟限制進口中國電動汽車,中國車企應拓展對歐盟其他成員國投資。
在經濟全球化高潮時期,大型企業跨國發展,通過海外投資來增加收入和利潤。而今,經濟全球化逆轉,中國車企乃至其他各行各業大型企業,必須既拓展本國市場做好內循環,又努力躋身外國市場做好外循環。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