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度遙遠而誘人一一格魯吉亞瑣記(之一)
「格魯吉亞」發音據說來自波斯語,譯名則來自俄語,也有一些國家稱之爲「喬治亞」。她地跨歐亞,九成領土在亞洲,但更願自稱是歐洲國家,文化也確實更接近歐洲。高加索山脈東北向西南貫穿其全境,地貌多樣,景觀百變,被譽為「上帝(歐洲)的後花園」。
格魯吉亞歷史上與接壤的俄國、土耳奇、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國都發生過戰爭。她有七十年曾隸屬蘇聯加盟共和國,其北邊是俄羅斯,政治關係更與俄國「剪不斷,理還亂」。與俄國的南奧塞斯戰役發生在2008年,結果是兩國斷交,至今不瞅不睬。
格魯吉亞正積極申請加入歐盟和北約,但最近10月份的議會選舉中,親俄勢力以「避開戰爭風險」主題的宣傳佔了上風,親歐總統宣佈選舉無效,呼籲民眾遊行抗爭。
經歷多次政治十字路口的選擇,是這個國家地理位置決定的命運。
還是少年時,會唱一首格魯吉亞民歌《蘇麗珂》。歌詞在《外國民歌二百首》中這樣翻譯:為了找尋愛人的墳墓,天涯海角我都走遍。可是我只有傷心地哭泣,我心愛的你在哪裏?
筆者以爲「蘇麗珂」是個格魯吉亞少女的名字,這更賦予了幻想的詩意。實際上它在格魯吉亞語裏表示「親愛的」,也有說是指「靈魂」。傳說該曲爲前蘇聯領袖、格魯吉亞人斯大林喜愛,一度被譯成各種語言流行。
歌曲中的憂鬱與迷惘,最易俘虜懵懂少年。多少年了,人長大變老,歌詞卻像種子般深嵌心底了。
文學青年時期,讀了普希金的長詩《高加索的俘虜》,後又謮了托爾斯泰同名小說《高加索的俘虜》片段。以相同的題材,俄國還產生了當代小說和電影。客觀上它們是沙皇十九世紀實行領土擴張的文學見證。
筆者尊崇的俄國文學巨人托爾斯泰,在82歲時,與夫人的衝突不可調和而離家出走,這一走便是病亡途中。他出走的目的地,就是年輕時當過兵的高加索山脉。那方土地曾讓他魂牽夢繞。
「蘇麗珂」和「高加索」這兩個名字多年來在心裏浮沉,指示了今年秋行的方向。
那顆格魯吉亞的種子,終長成了行動的大樹。
【貳】
第一眼的市貌街容
格魯吉亞在歐洲經濟的排名靠後。以往靠葡萄酒業、水果業和旅遊業支撑。近年努力擺脫通貨膨脹、失業等因素,經濟發展保持在6%左右,進步明顯。

作者供圖:杜拜機場轉盤

作者供圖:第比利斯機場轉盤

作者供圖:格魯吉亞警察
入住酒店後即到首都第比利斯主要街道的銀行兌換當地貨幣拉里。不想銀行門面只有約四米寬,大堂也不到十平方,只有兩個工作窗口。香港特區護照還進不了他們的電腦系統,只好拐到私人兌換店。

作者供圖:第比利斯主要道路的一条小巷

作者供圖:塗鴉「藝術」
香港及內地民眾到格魯吉亞免簽,但銀行和旅遊金融業的配合顯然滯後,沒看到標示港元、人民幣兌換拉里的匯率。

作者供圖:銀行兑換率指示牌,無人民幣也無港幣

作者供圖:賣果汁的小攤
街上很多老人在行乞。

作者供圖:主要道路上的民居
【叁】
自然資源
格魯吉亞旅遊業未因「窮」而失去魅力,反以三個元素成功吸引遊人: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蘇聯體制的遺物。

作者供圖:高加索山脉下的一馬平川

作者供圖:高加索山脉一角
我們選擇格魯吉亞第一大城第比利斯、第二大城黑海城市巴統、第三大城西部的庫塔伊斯及莫薩瓦里山谷小鎮等4個城鎮落腳住宿。以它們為據點,觀賞附近的自然風光,遊覽名勝古蹟。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用不着拖着行李箱到處跑,但車資付出就會多些。當地網約車和香港費用差不多,遇上難走的路,按不成文的規矩需付些小費,否則可能會遇上個別司機的戲弄。

作者供圖:翻過山2公里遠就是俄羅斯
在車上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到世遺瓦尓齊亞洞穴,從巴統出發需五六個小時。一路上覽盡高加索山脈景象。夕陽西下時,晚霞抹在山上的高低凸凹處,陰陽變幻,色有濃淡,加上各種秋葉的點綴,完全是「人在畫中遊」的意境。

作者供圖:友誼不再,碑卻永存
這是用山石壘起來的半橢圓型畫壁,上面是強烈俄國與格魯吉亞風格的彩畫。中間人物是母與子,還有一首格魯吉亞詩人的詩。畫面左面是俄羅斯而右面是格魯吉亞的叙事。畫中人物大都在騎馬射箭,神貌慓悍。

作者供圖:「友誼碑」下秋光醉人
附近就是冬天滑雪熱點古道里。那兒有當地人引以自豪的滑雪山道和冬天度假村,最長的雪道有5000米。可以想像滑雪高手們在雪道上下飛馳的自由、盡興、痛快。雪場以優質性價比而獲得了國際聲譽。到此享受滑雪快意的,西歐人佔多。冬季想到此一滑,甚至需跨年預訂酒店。
也得益於大自然的厚贈,格魯吉亞出過一些優秀的滑雪運動員,在冬奧上亮眼登場,取得佳績。
我們僱請的年輕司機,幾天來也許處出了感情,一再用翻譯軟件對我們說:冬天你們可一定要來呀,來了找我。格魯吉亞的冬天是非常美的!

作者供圖:「友誼碑」下秋光醉人
是的,10月深秋,沒有比秋之出行更舒服愜意的了。筆者生在秋天,是秋的孩子,這次也是慶生之旅。
(圖片來源於作者和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